杨益民:严以修身乃立身之本

2015-10-24 09:14:05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三严三实”是习近平总书记给广大党员干部提出的人格高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认真学习践行过程中,我们要把“严以修身”作为基础。“严以修身”既是我们的立身之本,也是我们做人做事、创业用权的基础。舍弃了“严以修身”则一切都无从谈起。智慧的缺陷可以用道德来弥补,而道德的缺陷却无法用智慧来弥补。如果用公式来表达,那就可以是100-1=0,缺了品德其他能力素质就失去了意义,甚至还会造成危害。无论“老虎”还是“苍蝇”都是典型例证,可见“修身”刻不容缓。理解“严以修身”的重要意义要从以下五方面入手:

    一、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性

    文化的最后成果是人格。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就是重视人格的修炼。在儒家经典中这个内容随处可见。《礼记大学》中明确指出:“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必先治其国,欲治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四个阶段中,修身是其核心。而修身又有四个条件,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修身就必须认真学习,积累知识,明白道理。可见修身是基础,而修身与修心又互为表里,相辅相成。追求自我道德建设和自我完善,是儒家知识分子尊崇的信条。以自我完善为起点,通过治理家庭直到平天下(天下安全、平均、公平、秩序),这是知识分子追求的最高理想。然而,不成功者又很多,于是又出现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积极而又达观的人生态度相互补充。几千年来影响不衰、生生不息。

    “人可一生不仕,不可一日无德”,“德乃才之帅,才乃德之辅”,“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等等,无不说明修身正己、崇德向善、修身养性的重要意义。

    二、社会现实状况的针对性

    当今社会物欲横流、私心膨胀、追名逐利、沽名钓誉,拉帮结伙、贪污腐败、无耻横行、寡廉鲜耻、道德滑坡、信仰危机、精神萎靡、思想堕落、是非颠倒、价值错乱。冲破了道德的底线,撞开了法律的红线,撕开了规矩的防线。人格品德、仁义孝道、忠孝节义、礼义廉耻等等成了天方夜谭,甚至是嘲笑的对象。无论老虎还是苍蝇无不在颠覆着传统美德,无不是在修身上出了问题。

    修身不正,无以齐家,一家不治,何谈治国平天下。修身不严,其身不正,难以为人。古人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无信即难以为人,何况无品无德无仁无义无廉耻乎?难以为人何以为官?何以用权?有德无才是次品,而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因而,严以修身是做人做事的基础。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实现“四个全面”,实现“中国梦”,必须从“严以修身”做起。

    三、对众人安身立命的普适性

    “严以修身”不只是为官者的必修课,对于平民百姓也是十分重要的人生课程。百姓也需要有道德的生活,唯其人人讲道德、讲文明才能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因此人人都需要修身养性。而且,官员要做表率,要引领社会风尚,广大百姓要形成广泛而有力的监督,这样官民互动互促才能实现文明、和谐、富强、诚信、友善的社会。

    四、对于为官用权者的特殊性

    修身与用权连在一起,其指向与用意十分明显,就是要求官员牢记宗旨、坚定信念、克己奉公、一心为民,坚持把权力关进笼子,坚守底线,不碰红线。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克制私欲,清心寡欲,做好人、当好官、干好事、留好名。这是每一个党员干部应追求的人格品德和价值标准。

    五、在人生道路上的长期性

    人格修炼是没有终点的马拉松。谁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成为天使,也不可能永远是天使,所以修炼无止境,慎独慎微、慎始慎终无穷期。人格不与学问、地位、财富、权利成正比,人格高于政治、高于学术、高于权势、高于财富。所以,人人需要修炼!修炼人格,严以修身必须认真学习,不断反思内省,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人生的觉悟能力,必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高尚情操,不断增强“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自觉性,自觉坚持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始终如一地把践行“三严三实”作为我们人生的必修课。 

    杨益民(作者系市政协副主席)


     

责任编辑:秦芳媛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