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富有朝气充满活力,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一定的基层工作经验,是县、乡干部储备的有生力量,也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点领域。近年来,侯马市委组织部始终把加强“村官”的培养和管理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通过厚底子、压担子、搭台子、引路子四项举措,为“村官”教育管理探索出了一条新途径,实现了大学生“村官”的“破茧而出”、“蜕变化蝶”。
厚底子:强化学习夯基础
提升理论素养是大学生“村官”的必修课,也是做好“村官”工作的基础。通过不断深化教育培训,着力增强了大学生“村官”综合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一是“竖天线”。大学生“村官”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高的政策水平,就必须认真学习领悟十八大以来党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各级重要会议精神等,能够在思想上、理论上与上级党组织始终保持同频共振。二是“接地气”。作为宣传党的政策与回应群众期盼的重要纽带,大学生“村官”必须要深入农村,掌握第一手资料,能够结合具体问题和实际情况,向广大群众耐心细致地宣传政策、答疑解惑,把上级的政策、要求原原本本、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基层广大群众中。三是有成果。在充分了解政策和掌握农村情况的基础上,要结合本村发展实际和市场信息,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农民群众致富增收、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等问题进行深入调研,通过全面分析、认真思考,提出独到见解,形成调研报告,积极为解决“三农”问题出谋划策。
压担子:从严管理长才干
“村官”要成才,管理必从严。从严要求、从严管理才会让大学生“村官”根扎得更深、干长得更壮、枝展得更茂。一是严把选举任职关。“村官”干得好不好、工作能力强不强,老百姓说了算。三年一届的农村换届选举,就是对大学生“村官”平时工作的总结和检验。选出什么任什么,组织上不给予政策保护,不让大学生“村官”成为温室里的花朵,要让他们多经历风雨、多接受考验,努力成长为一棵能为群众遮风避雨、为组织扛起重担的大树。在第十届村民委员会和党组织换届选举中,我市41名大学生“村官”全部被选入“两委”班子,其中6人担任了村党组织书记。二是严把自查自纠关。我们坚持痕迹化管理模式,各项工作情况全部记录留存,作为考核、评价大学生“村官”的重要依据。定期排查长期脱岗、无故不到岗情况,动态掌握“村官”学习、工作、生活情况,对违反规定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追责一起,努力推进“村官”队伍管理的精细化、标准化。三是严把考核考评关。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按照“定、查、评”的程序要求,让每名大学生“村官”都领办1项-2项经济发展要事、为民服务好事。通过认真落实岗位目标责任制,定期汇报和述职评议,做好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工作,使大学生“村官”工作之初有目标、工作之中有动力、工作之后有成绩。
搭台子:提升素质促成长
我们以大学生“村官”论坛为载体,坚持“‘村官’论坛‘村官’办,办好论坛为‘村官’”的原则,实行组织引导、“村官”自办,为“村官”搭建起学习交流、经验互鉴、谈心交心的平台,进一步促进了“村官”成长、成熟、成才。一是突出活动长期化。我们坚持把“村官”论坛作为一项长期性工作和常态化活动,每两月组织一期活动,每期活动由一个乡办牵头承办,切实把“村官”论坛抓常、抓长、抓出效果;二是突出主题菜单化。每期活动的主题由承办乡(办)广泛征求“村官”意见后集体商议确定,改变以往“给什么,要什么”为“要什么,给什么”,充分调动“村官”的参与热情和主动性,不断增强了论坛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引领力;三是突出形式自主化。让“村官”成为“村官”论坛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参与者,活动的形式包括交流座谈、实地观摩、户外拓展等,目的是为了更好、更有效地提高修养、锻炼能力、增强素质,着力打造一支信念坚定、本领全面、作风优良的大学生“村官”队伍。目前,侯马市大学生“村官”论坛已经举办了“素质提升培训”、“红色文化教育”和“创业观摩交流”等六期主题活动,得到了广大“村官”的热情参与和普遍欢迎,收到了良好效果。
引路子:开阔视野搞创业
鼓励并支持村官创业,是做好“村官”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不断加大对“村官”创业的支持和帮扶力度,不断挖掘释放大学生“村官”更多的创业潜能。一是强化创业意识。我们分批次组织“村官”参加各类创业培训10余次,包括全国大学生“村官”创业论坛活动、临汾市SIYB创业培训计划和侯马市大学生“村官”创业论坛系列活动,做到了“村官”全员参与。同时,我们更加注重“村官”创业培训后的交流和借鉴,注重因地制宜,取长补短、扬长避短,不仅使“村官”进一步增强了创业意识,更解决了创业方向和创业方法等具体问题。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市委组织部联合侯马农商行和YBC瀛公益基金,先后为24名大学生“村官”下放了创业贴息贷款和信用贷款255万元。目前,“村官”创业项目涉及蔬菜、核桃、花卉苗木种植和奶牛、金蝉养殖等领域,由大学生“村官”创办的农业合作社达到6个,核桃、蔬菜、苗木三大种植基地已初具规模,发展势头良好。三是创业带动发展。创业过程中,大学生“村官”始终不忘与农村共发展、与群众共致富。结合农村发展实际,初步形成了“‘村官’+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化种植养殖模式,在自主创业与农业发展之间找准切合点,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合作社一‘村官’”的互动双赢效果,积极推动了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农村是一个锤炼作风、增长才干的大舞台。从起初的文字性工作到能够处理具体事务,从原先的辅助性工作到可以胜任关键岗位,从基础的单项工作到可以独当一面,大学生“村官”在实干中增长了本领,变得更加成熟。突出表现为从“求稳”向“求变”转变、从“求待遇”向“求能力”转变、从“求岗位”向“求发展”转变,不断树立起敢于挑战、善于突破、勇于创新的观念意识,逐渐形成了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相信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大学生“村官”都能将“村官”经历作为重要转折,朝着更加明确的目标,迈着更加坚实的步伐,奏响新时代年轻人更加华美的人生乐章。
韩睿(作者系侯马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