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权力,如何看待权力,是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不容回避的问题。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没有边界的权力必然导致滥用,没有缰绳的权力,就像任性的野马。坚持“严以用权”,关键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要正确解决好权力观问题。纠正个别党员领导干部对权力认识的错位。有的领导干部认为权力来源于个人奋斗;有的把权力当作一种风光、一种享受,甚至认为有权不使过期作废的错误思想。要纠正这些错思想要做到权力有规。用权要有规矩,要讲组织原则,要符合制度和遵守法律,要经过严格的程序,它是公器,不是私人和家庭交易所获得的工具;用权要敬权,确保权力的行使不偏向、不变质、不越轨、不出格,权力有界。用权要恰到好处,职守之内,正当合法;用权要畏权。权力不可能无处不在,无所不能,职守之外;过犹不及,就会伤人。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摆正自己的用权位置。
要为民用权不走样。权姓公,权来自人民赋予,公权力的使用是为了维护公众利益,体现在维护公平正义,把权力视为义务和责任,不论在什么位置,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权力的根本标准,做到知民之所思,察民之所虑,帮民之所需,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在谋划发展、做出决策时必须坚持为民取向,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行使权利的根本标准,真正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用在增强群众福祉上。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群众关切作为根本取向,权力才能用得其所,这样才能赢得党和人民的认可和支持。
要依法用权不任性。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时刻牢记“法不可逾越,权不可滥用”的道理,要始终坚持严以用权,把依法用权,依法办事作为最高行为准则,自觉在法律约束下用权,在制度笼子里行权。
要依法用权。党员干部要带头学法、懂法、守法、执法,做遵守法纪的表率,养成按法律与规章说话办事的习惯,恪守权力边界,带头依法执法,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确保作出的决策不偏离法治轨道。坚持依法用权,抓好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至关重要,要聚集滥用权利腐败案件,深刻反思,引以为戒,真正做到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增强法治观念,形成“有权不可任性”的好的用权观念,带头厉行法治,依法办事,切实养成在法治之下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政治习惯。
要廉洁用权不懈怠。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权力伴随诱惑,对待权力一定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做到慎用权、善用权、廉洁用权。正确处理权力的公与私、廉洁用权是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领导干部手中掌握着权力,掌管着公共资源,公私分明、廉洁用权,是起码的政治道德和为政操守,损公肥私既为老百姓所不容,也难逃党纪国法制裁,更与我们党的性质宗旨背道而驰,只有把握好公与私的界限,才能真正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只有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筑牢用权的廉洁防线,坚持心中有戒,任何情况下都能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能让权力造福人民。
权力越大,责任越大。领导干部是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布局的领头羊,是团结群众创造幸福生活的主心骨,依法规范政府权事,解决权力边界问题,加快建立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三个清单”。珍视并善用手中的权力,自觉把为人民服务贯穿于行使权力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全力打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每一场战役。真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才能不辱使命,不负重任,才能为党尽责,不负党和人民的信任和期待。(作者单位:汾西县非税收入征收局)贾富平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