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武:真心关心下一代 齐心共建和谐乡

2015-12-17 11:38:1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西贾乡位于襄汾县城西南,全乡有两万多人,其中一半以上的青壮年在外打工。如何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让照顾儿童的老人们和外出务工的青壮年无后顾之忧,乡党委、乡政府和乡村两级关工委对此进行了深入探索。

    关注青少年 培养金凤凰

    西贾乡有19个行政村,每个村都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村支部书记担任关工委主任。

    东毛村是乡关工委关注的一个突出典型。这个村“龙行大运”助学基金会成立3年来,资助的本村大学生已超过20人。往年这个村的一些人在家里办喜事时不惜花重金请人大搞娱乐活动,“龙行大运”助学基金会成立后,他们把这笔钱集中起来投进助学基金会当中,拿出其中的20%发给本村当年考上二本线以上院校的大学生,剩下的80%作为急用。该基金会目前的资助范围已扩大到幼儿园和小学,从贫困大学生到残疾青少年都得到了资助。

    东毛村助学基金会的作用深深影响了周边村的群众。今年,创业成功的回乡青年王靖山一次性拿出1万元投入助学基金会,并承诺每年都会拿出1万元用于资助贫困学生。西贾村今年考上清华大学的农家娃,村“两委”和村关工委一次性拿出3000元进行了奖励。

    支持青年创业 连起致富网络

    近年来,随着外出务工青年的增多,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年轻人在外走南闯北,四处奔忙,留守家园的老人和孩子就成了关工委特别关注的人群。

    为了解除年轻人的后顾之忧,“五老”经常深入乡村对孩子们进行教育。

    柴家庄村老党员、退休老教师张继峰,趁照看农家书屋之际,经常组织孩子们学习,为他们讲红色故事,让他们接受“三爱”教育。每当假期来临,全乡各村尤其是紧邻双龙湖的东毛、西张、柴家庄等村,“五老”都会在村委会的高音喇叭里宣传安全常识,告诫孩子们不要去危险水域玩耍嬉戏。几年来全乡未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

    这几年,全乡外出打工青年回家过春节,每年正月初五都会在村里举办茶话会。村关工委的老同志都会及时给他们敲敲警钟,教导他们经商诚信为本,做人守住本心。这些年轻人坐在一起聊聊过往、畅想未来,在交流中了解了商机。如今,组团外出成为该乡特色,每年仅柴家庄一个小村组团外出务工人员已经累计超过200人次,每年每个家庭至少创收5万元。

    在西贾乡外出可以挣钱,守着家园同样能够致富。西毛村的吉绍辉和西彭村的翟战备是全乡有名的种植大户,每人每年种地百余亩。乡村两级关工委为他们联系农业专家,帮助他们实地指导,还组织他们去市县培训。如今吉绍辉每年从土地里刨出来的纯收入达到了30余万元,翟战备更是达到了百余万元,人称“翟百万”。这些年轻人是致富的能手,更是带领村民致富的标兵,每年他们的农庄里吸收接纳劳动力百余人,带动周边村民共同致富。

    关心下一代 更关爱“上一代”

    尊老爱幼、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只有老年人得到很好的照顾,青年人才无后顾之忧。

    西贾乡日间照料中心的建立,是安顿好老年人日常生活的有效手段。2013年,乡党委、乡政府和乡村两级关工委率先在东毛村建成日间照料中心,接收老年人20余人,使村内的失能老人、孤寡老人得到了妥善的安置。2014年,筹建3年的西贾养老服务中心建成运行,吸纳了周边乡镇周边村庄50余名老年人入住,统一标间、统一供暖、统一吃饭、统一娱乐,幸福的晚年生活从这里开始。目前西贾村、西张村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也在紧张筹备中。

    西贾乡关工委的实践证明,要做好此项工作,必须注重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领导重视。整个乡党委、乡政府的领导班子都对关工委的工作十分重视,每个村都成立了关工委,由支部书记兼任关工委主任,由各村的“五老”同志担任成员。制定了关工委制度和计划,完善了场所阵地,目前全乡已经有5个村的关工委达到“五好”标准。二是有一群热爱公益事业的乡村干部。农村干部东毛村的任顺锁、柴家庄的焦一鸣,他们将村“两委”的工作和村关工委的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推动村内公益事业向前发展。“五老”成员诸如张继峰、杨老虎、李如泽、仪兴国,他们发挥余热,无私奉献,向社会和孩子继续传播正能量。有他们在,乡党委、乡政府放心,孩子们放心。三是有一颗敬老爱老之心。人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年人是一笔无形的精神财富,只有在全社会形成敬老爱老的氛围,才能不断地充实和壮大关工委队伍,老爱幼,幼尊老,良性循环,社会更加和谐。

    刘学武(作者系襄汾县西贾乡党委书记、关工委主任)


     

责任编辑:秦芳媛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