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的再远、走的再辉煌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根据统计,习近平总书记共有8次提到了不忘初心,频率之高,前所未有。在回顾党的光辉历程和展望光明前景的特殊日子里,强调不忘初心,无疑是告诫广大党员为人处事、治国齐家皆要秉持初心,牢记誓词,勿忘宗旨,以实际行动在“赶考路上”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信仰,是人们关于普遍理想、最高价值的信念,是一种精神导向。没有信仰的生命就没有灵魂,也就失去了人生方向的航标和精神支柱。共产党人的信仰是什么?那就是马克思主义。建党之初,我们党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纲领,历经时间沉淀,已证明这个纲领经得起历史检验,并取得了看得见的光辉成就,这也正是我们不忘初心的重要力量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说,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众所周知,坚定的信仰使苏联共产党在只有20万党员的情况下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在有200万党员的情况下打败了法西斯德国;也正是信仰的坍塌,让他们在有2000万党员时失去了政权。当前,社会深刻变革、思想激烈交锋,在一些地方有的党组织政治属性弱化、政治功能减退,有的党员政治鉴别力不强、信仰免疫力不高,导致我们党有的阵地被侵蚀、被渗透,甚至有失守的危险。作为共产党员,第一位的任务就是要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特别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只有理论上的清醒,才有政治上的坚定。用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牢牢占据理想信念的制高点,用唯物辩证的科学精神,加强党性修养,亮起党员的身份,成为各个领域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读书学习的民族,从古至今都十分重视读书学习,把读书学习作为安身立命、修身立德之本。历代仁人志士更是将读书学习作为从政之始、为政之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所讲,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快知识更新、加强实践锻炼,使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跟上时代节拍,避免少知而迷、无知而乱,努力成为做好工作的行家里手。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和发扬者。我们党历来重视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十分强调学习在加强党的建设和提升党性修养中的积极作用。每一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会根据每个阶段的具体形势和任务,向全党提出读书学习的目标和要求,并大力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这种重视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优良传统是使得我们党能永葆先进的重要原因之一。广大党员要把学习当做一种责任、一种追求,通过不断地自觉学习,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精神境界、锻炼工作能力。通过认真读书,培养良好的政治素养、砥砺政治品格,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中国共产党在95年发展历程中,没有一种力量比人民更强大,没有一种根基比人心更坚实。我们党是在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中诞生和成长的、是在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奋斗中发展和壮大的。历史上著名的“窑洞对”,就是毛泽东同志与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讨论如何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所谓“历史周期律”的对话,对黄炎培的历史之问,毛泽东同志给以“人民起来监督政府”的回答。中国共产党人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尽管时代不同,但这个“初心”是不会变也不能变的,唯有如此,我们党方能在保持自身生机活力的同时,带领中国人民走出“兴勃亡忽”的历史循环。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反复强调不忘初心,强调“赤子之心”,告诫我们要牢记“吃水不忘挖井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作为共产党人,必须永远保持建党时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永远不忘记走过的过去和为什么出发。所以,广大党员应以“小学生”的姿态,突出问题意识和导向,主动把群众满不满意、认不认可作为检验工作是否到位的“晴雨表”,用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争取群众的满意。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是说,凡事都有开始,但很少有人能做到善始善终。正如6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所说的“进京赶考”,但是,“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正在向“两个一百年”目标迈进,正在为人类进步事业继续开拓着中国道路、创造着中国经验、提供着中国方案。这无疑是充分展示人类雄心和智慧的无与伦比的伟大创举,值得全体中国共产党人和全体中国人民为之满腔豪情地不懈奋斗。
宋九龙(作者单位:市资产调剂产权交易中心)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