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领导干部大都希望自己有较高的威信。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领导干部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群众中树立了威信,有较强的凝聚力、号召力。但也有的领导干部树立威信的方式欠妥,不但没有赢得群众的敬佩和拥护,反而引起群众的反感和不满。那么,领导干部的威信到底从哪里来?笔者认为,树立领导威信应遵循“八要旨”。
一要品德高尚,以“德”立威。“德”是指一个人的道德、品行和作风。实践证明,一个领导值不值得信赖和拥戴,群众首先衡量的是其“德”行。作为一名领导干部,首先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鲜明的政治立场,高度的政治觉悟,良好的思想作风,坚持原则,秉公办事,执政为民,不贪财、不弄权、不恋色,能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二要能力出众,以“才”增威。如果说品德是决定其威信的根本因素,那么领导者的“才”可以影响其威信的大小。一个才华横溢的领导可以使部属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即使在非常艰苦和极端危险的情况下,群众也能同心同德地跟着他去战胜困难。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应努力具备驾驭全局的统筹能力,善于谋大事抓大事;善于抓住工作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来推动全盘工作;善于把方方面面的力量组织协调起来形成风清气正、政通人和的工作环境。
三要廉洁自律,以“廉”生威。“公生明,廉生威”。廉洁是高尚人格的重要方面,蕴含着高山仰止的力量,令人折服。现在有的领导在工作中缺乏号召力和感染力,究其原因,其中重要的一点是与自身不太廉洁有关。俗话说:“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短”,自身有短授人以柄,说起话来不灵,办起事来腰杆不硬,久而久之,也就必然失去群众的信任。因此,领导干部要时刻注意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筑牢思想防线,做到不滥用手中的权力,不以权谋私,不侵犯群众利益,真诚实意为群众服务。
四要学有所长,以“识”树威。知识是人类实践的概括和总结、是智慧和力量的象征。有丰富理论修养和专业知识的领导干部,能在其周围形成一个强大的磁力场,使下属乐意自觉接受其领导,开展工作也得心应手。在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知识更新日益加快,只有不断地学习,使自己的知识水平与越来越高的时代要求相适应,做工作才会有说服力。因此,必须树立“本领恐慌”“能力不足”的忧患意识,与时俱进地加以“充电”。
五要当好表率,以“行”出威。“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领导干部只有自觉以身作则,才能赢得部属的尊重、敬佩和信赖。如果言行不一,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必然受到群众的鄙视。因此,应该做到工作学习走在前、遵章守纪走在前,“言必信,行必果”,时时处处为群众作表率。
六要公道正派,以“公”扬威。为人处事要公正、公平、公道。唯有如此,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爱戴,才能赢得人心。得民心者得天下。能不能做到公道正派,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因此,为人处事一定要一视同仁、公道正派,要以身正求公正、以公正得民心。
七要关心群众,以“情”升威。俗话说:“感人心者,莫过于情”,哪怕是一个主动的招呼、一句亲切的寒暄,都会使下属感到是对自己的尊重和亲近,从而达到心理兼容、感情相通。领导与下属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就会出现心灵相通、行为契合的局面。因此,领导应主动关心下属的冷暖,了解其疾苦,帮助其排忧解难,切忌打官腔、摆架子、耍威风。
八要发奋工作,以“绩”壮威。工作成绩是检验干部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的一面镜子,也是群众评价干部的基本标准。那些工作政绩突出的干部,自然能在群众中享有较高的威信。反之,为官不为,不敢担当,做“太平官”的干部是不可能有威信的。因此,领导干部要把心思用到干事创业上、把工夫下到改善民生福祉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做“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
严水泉(作者单位:江西省抚州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