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当前,面对脱贫攻坚的关键期,县委、县政府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全面推进项目建设,工业园区持续壮大,新能源、煤层气、城市燃气等新兴领域发展迅速,给全县安全生产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和考验,所以,必须绷紧思想防线,强化工作措施,从严从实从细落实安全生产“三项责任”。
一、落实党委、政府领导责任
(一)严格“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抓好安全生产是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县委、县政府要坚决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党政班子成员安全生产责任,切实承担起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责任,对安全工作“常念、常看、常想、常反思、常监督、常检查”。要认真组织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把实现安全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关系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坚持从县委常委抓起,落实好分管领域的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定期听取安全生产工作汇报,研究、分析、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每年深入基层、企业检查安全生产工作不少于两次,把关口前移到基层、一线,确保安全责任和防范措施落到实处。要加强产业政策引导,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引导企业提升安全生产水平。
(二)明确部门监管职责,强化目标责任考核。一是要明确各相关行业部门的安全生产监管职责,以此杜绝部门间因安全监管职责不清而导致的责任推诿、不履职、不尽责的现象,督促部门按照安全监管职责分工与“三个必须”要求抓好本辖区、本行业的生产安全。二是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指标体系,进一步加强对各乡镇、部门安全目标责任的跟踪督促、检查考核与综合评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约谈、“一票否决”等制度,严肃查处安全生产失职渎职行为,以此督促行业部门的责任担当和责任落实。
(三)科学制定安全生产发展规划。要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强调前瞻性、可操作性,坚持问题导向,紧密联系实际,紧紧围绕事关全县安全发展长期性、深层次、战略性重大问题,科学谋划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重大举措、重点工程,细化分解落实各项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从倡导先进安全文化、提高安全生产监察能力、加强安全生产风险防控能力、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等方面科学全面地制定安全生产工作发展规划,将安全生产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与经济社会发展同规划、同推进。
二、落实行业部门监管责任
(一)提升日常监管有效性。当前,各行业部门安全监管人员执法普遍存在监管畏责、执法能力不强、执法手段落后等问题。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转变执法态度。安全监察执法工作条件艰苦、危险性高、责任重。相关部门要切实落实失职追责、尽职免责,逐步提高基层执法人员的政治待遇,逐步引导执法人员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手段、提高工作效率。二是提升执法能力。各行业安全监管都有很强的专业性,而当前很多执法人员非科班出身,缺乏专业知识,应通过加强业务培训学习、鼓励继续深造等方式提高执法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法律知识水平。三是配齐执法装备。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企业的安全隐患和职业危害也在不断地增加,所以,要逐步配足配全安全监察执法装备,以确保安全监管执法技术手段与实际情况相匹配。
(二)健全完善执法制度。制度是执法人员履行监管职责的依据,应健全完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各项制度,规范安全生产监督检查,避免安全检查的随意性,切实增强实效性。一是进一步完善隐患排查整改闭环管理机制,落实隐患排查治理职责,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规范隐患的排查、登记、整治、监督、销号全过程管理,不留空当,确保隐患整治落实到位。二是要强化隐患整改“五落实”,对重大隐患做到措施、职责、资金、时限、预案五落实,防范隐患演化为事故。三是进一步落实现有安全生产监管制度。近年来,我县健全完善了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各行业部门也有各自的相关制度,各乡镇、各部门之间沟通协调能力明显提升,确保了安委会各项制度和本部门的安全监管制度的有效落实。
三、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在企业,只有落实好企业的主体责任,才能实现本质安全。
(一)落实安全生产各项制度。一是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安全生产承诺制。企业法人进行安全生产公开承诺,把安全生产纳入企业发展战略,推进“生产规模化,经营效益化,管理标准化,安全长效化”,并接受社会和职工监督,切实履行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二是落实企业隐患排查自查机制。实行企业内部开展安全隐患自我排查治理活动,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三是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岗位责任体系,把安全生产的责任分解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个人。四是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包括企业安全生产架构、安全生产培训、职业卫生保护等内容。
(二)提高企业安全生产防护水平。企业的硬件防护设施是确保安全生产的物质基础,安全管理人员是确保安全生产的人力基础,在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以及更新改造过程中应做到三方面:一是严格落实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将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的基本水平。二是更新应用先进安全生产工艺和设备,充分发挥安全生产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在保障安全生产条件、提升本质安全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三是高标准配齐配全安全管理人员,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该专职的要专职,兼职安全管理人员要以安全生产工作为主业,充分发挥好安全管理人员的作用。
(三)创建企业安全文化。坚持“安全第一”的方针,以培养和提高劳动者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实现生产安全与职业健康为目标,以安全发展为主线,以安全法规、安全理论、安全宣教等为主要内容,以安全观念文化、安全管理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和安全物态文化为主要框架,以开展警示教育、安全培训、创建青年示范岗等各类活动为形式,弘扬人本主义,彰显人性理念,创建企业安全文化,为实现企业安全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
抓好安全生产,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全面促进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用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严格的管理、更加扎实的举措,抓紧抓实安全生产工作,为“打赢脱贫战,全面建小康”提供基础保障。
(作者系大宁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