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马市作为全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示范点,始终坚持以“学”为基础,“做”为关键,支部为主体,构建“543”模式,即固化“学习在进行”五种方式,优化“作用在发挥”四项机制,强化“支部在保障”三个举措,推动学习教育走在前面、作出示范。
固化“学习在进行”五种方式,在学深悟透上作示范。“领学+送学”方式:市委中心组每月一次集中学习,乡(办)、市直部门二级中心组同步跟进,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讲党课、带头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支部活动、带头指导包联支部学习教育,同时,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老党员,采取送学上门的方式,送学习资料,送政策解读,送支部决策决议。“集中学+自主学”方式:每月相对固定一天开展集中学习、交纳党费、民主议事、谈心谈话等活动,同时,落实自主学习制度,每天坚持学习半小时,每周不少于2小时,每年不少于50学时。“线上学+线下学”方式:在传统“线下”学基础上,发挥新田先锋微信公众号、微博、微信、远程视频、移动客户端等新兴媒体信息传递快、互动性强的优势,打造新的学习平台,让党员利用点滴时间,随时随地参加学习教育。“请进来+走出去”方式:联姻高校“请进来”教,开设域外大讲堂,组织党员干部到清华大学、浙江江山等地,开阔眼界视野,学习先进经验。“考试测学+活动验学”方式:编印党章党规、系列讲话知识问答,分层次组织干部、党员理论测试,举办知识竞赛、主题征文、演讲比赛等活动,以考测学,以赛验学,不断深化学习效果。
优化“作用在发挥”四项机制,在知行合一上作示范。岗位奉献机制。结合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实际,针对不同群体党员实际情况,搭建不同载体平台,引导党员时时处处铭记党员身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农村,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将村内相关街道分别命名,体现党建内容和文化特色,由支部班子成员、党员和发展对象、积极分子包联,支部书记、优秀党员和积极分子担任路长,参与建设、绿化、清理、卫生、监管等;开展“共产党员户”挂牌活动,明确带头服从大局、带头创业致富、带头服务群众、带头移风易俗、带头尊老爱幼、带头美化环境“六带头”要求,努力打造美丽乡村“侯马样板”。在社区,围绕服务提质升级,推行区长制,由支部班子成员和党员分别包联居民小区,支部书记和优秀党员担任区长,全程参与小区建设、服务、发展,努力打造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示范小区,努力打造社区服务“侯马模式”。在机关,围绕示范引领,推进岗位服务优质化,开展服务明星评比、岗位技能大赛和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等活动;推进在职党员社区报到服务经常化,开展“三亮三诺三服务”活动;推进窗口单位服务群众扁平化,进一步压缩服务流程,简化办事程序,落实挂牌上岗、首问负责等制度,努力打造机关示范“侯马路径”。先进引领机制。在农村、社区、机关、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领域,大力宣传践行“两学一做”优秀党员先进事迹,树立时代楷模,努力营造学先进、争先进的良好氛围。科学评估机制。推行“积、晒、评”积分法,实行“即时积分、半年晒分、年底评分”的动态管理模式,采用正向加分、反向扣分的方法,“学”“做”一次加一分,不“学”不“做”扣一分,对党员参与“学”“做”情况进行量化打分、科学评估。严格奖惩机制。本着“鼓励先进、激励后进”的原则,党支部要结合民主评议情况,与每名党员谈心谈话,对确定为优秀等次的党员,要鼓励表彰,并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对确定为不合格的党员,要予以教育帮扶。
强化“支部在保障”三个举措,在加强支部建设上作示范。建强班子。在农村,大力实施“人才回归”工程,在外出经商务工、民营企业家、复退军人和回乡大学毕业生党员中,选拔优秀党员进入支部班子。在社区,以党组织换届为契机,选拔年纪轻、有文化、熟悉社区管理、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优秀党员担任支部班子成员,着力解决社区干部年龄老化、知识退化、能力弱化的问题。在机关,要进一步配齐配强适应事业发展和凝聚力、吸引力、战斗力强的支部班子。在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要通过内部选举、组织选派、公开选聘等方式,全部选优配强支部班子。
建强制度。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每月召开一次党小组会、支部委员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员大会、上一次党课,特别要注重以党小组为单位,组织开展灵活、管用、有效的党内活动。坚持民主(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进一步细化流程、明确责任、强化落实。健全完善“三会一课”计划报备、活动纪实、现场指导、检查考核等制度,提高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探索建立量化考评办法,实行“月总结、季评估、年考核”,督促“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有效落实。建强阵地。在农村,开展活动场所“管、用”达标挂星创建活动,完善“两委”干部日常坐班制和值班制,充分利用活动场所办公议事,接待群众,处理村级日常事务,开展各种活动,不断提高活动场所利用率。在社区,实施服务场所提档工程,集中打造一批高标准、精品化示范社区。在机关,按照有活动场所、有配套设施、有党建园地、有管理制度、有正常活动的“五有”要求,配套建设标准化党员活动室。在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按照规范建设要求,加大倾斜支持力度,确保阵地建设达到有场所、有设施、有标志、有党旗、有书刊、有制度的“六有”标准。
(作者系侯马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责任编辑:席沛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