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精准扶贫的草编探索

2018-01-24 08:52:54 来源:临汾新闻网

图为师大文理学院的学生在学艺共享平台上认真学习草编技艺。

  临汾新闻网讯 缠绕,捋直,接驳,如无缝天衣丝丝入扣;

  打结,点缀,勾连,叹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1月14日上午,与往常无异,草编花艺造型技术团队的两位“巧手”曹记凤和聂便弟,在市委老干部局的学艺共享平台开始了自己一天的工作。

  泰然自若的神情,言谈自如的淡定,举手投足的自信。出自她们手中的花艺编织半成品,看上去天马行空浑然天成,着实难觅斧凿造作、人为干预的踪迹。

  纤细灵动的手指,穿梭游弋于色彩斑斓的“彩带”边际,如自带节奏的音符在琴键上流淌跳跃交相辉映;每道工序、每个环节都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演绎得行云流水臻于化境。记者定睛一看,呈周期性循环往复滑略指尖的,正是渐次捋顺编织定型的草编原料——玉米皮。

  产业扶贫 缘定草编

  “玉米果穗,也就是俗称的玉米棒,其果穗的包皮正是草编的重要原料——玉米皮。其色洁白,有光泽,韧性强,薄而柔软,便于加工,可以编织成各式各样的工艺品。”1月8日,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长,同时身兼局扶贫工作队队长的李保恩开门见山,向记者亮明草编原料的“真实身份”。

  安泽县马壁乡下石村,市委老干部局的扶贫帮扶点。

  隰县阳头升乡王家沟村,市委老干部局的驻村帮扶包联村。

  众所周知,安泽是玉米大县,隰县也素以玉米种植见长。这些山区县海拔高光照足,玉米皮的品质也不遑多让。

  产业项目万万千,缘何情定小草编?这归因于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老干部局局长张瑞萍在市妇联履职时的亲身经历。2015年,她带队赴西安参加上合组织国家商品展“指尖上的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省(市、区)妇女手工艺品展览展示活动时,第一次接触到在展会上大放异彩的草艺编织工艺展品,这些匠心独具、别出心裁的草编产品在经过微妙的艺术处理加工后,散发出与众不同的独特气质,让人耳目一新。作为立足脱贫攻坚主战场的特色产业项目支撑,草编项目前途无量、大有可为。

  2017年3月,市委老干部局扶贫工作队经过认真调研和入户走访,最终敲定了在帮扶点和包联村同步启动玉米皮草编产业扶贫项目。

  有了因地制宜、量身订造的产业项目,如何为贫困户特别是乡间巧手提供专业过硬的培训服务、令其尽快掌握草编技艺就成为项目落地奏效的关键一环。

  锁定特色项目,苦于良师难求。与陕西那边的草编团队电话沟通之后,李保恩才知道运城市闻喜县就有一位小有名气的草编巧手,遂决定先去实地打探一番。

  2017年4月13日,市委老干部局扶贫工作队带领安泽县下石村、隰县王家沟村贫困户代表前往闻喜县蓬笠草编专业合作社参观考察草编项目。虽然合作社的条件设施略显简陋,但叶菊英老师高超的草编技艺确实名不虚传,令现场每个人都叹为观止、由衷称赞。考察归来后,市委老干部局扶贫工作队第一时间召开座谈会,大家情绪高涨发言踊跃,就草编项目的产业特色、市场定位和预期反馈遥望畅想,触碰交流。

  从起始的摇摆观望到最后的凝聚共识,扶贫工作队全体成员一致看好——草编项目有不可估量的广阔前景,势必在我市扶贫工作领域呈现示范引领和带动效应。

  时隔一个半月,市委老干部局扶贫工作队利用端午节假期,携相关专家、设计师等技术团队再赴闻喜进行更深入细致的考察调研,隰县王家沟村“第一书记”、副局长郭临平向记者回忆说,此行最大的收获就是与叶菊英敲定了草编培训事项及具体时间。

  2017年6月5日,纵使大雨倾盆,也挡不住叶菊英的脚步。她如期而至安泽县下石村,对村里30多位贫困户及当地巧手传授有关座垫、枕头的基本编织技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练习,安泽下石村几位“巧手”已掌握了一定的编织技能。为实现系统内循环,市委老干部局决定让她们扮演传道授业“二传手”的角色。2017年7月中下旬,下石村的巧手们先后开赴隰县、永和,向当地的贫困户们“传经送宝”面授机宜,进行了历时一周的草编手工技能培训。

  2017年8月13日至23日,市委老干部局又在局机关接连举办了两期“城乡牵手、精准扶贫”巧手草编培训班,吸引了来自安泽、隰县的巧手代表和市区退休干部中的手工制作爱好者参与进来。这也是市委老干部局首次依托市剪纸协会本地巧手人力资源,带动贫困村妇女勤劳致富、创业增收。

  2017年10月7日,市委老干部局再度与市剪纸协会强强联手,开设首期草编花艺造型培训班。这标志着从最初低附加值的垫子、枕头等产品终端起步,草编项目唯有不断进阶提升自身的技术含量和艺术水准,才能在波诡云谲的市场化淬炼洗礼中牢牢把控核心竞争力。

  时至今日,市委老干部局已组织安泽、隰县、永和、尧都、浮山等县区和市疾控中心、市检察院、临汾电大、市剪纸协会、浮山县妇联等单位共同举办了15期草编培训班,培训学员近千人。

  与此同时,安泽县下石村10名妇女已先行一步,品尝到了草编的“甜头”——仅仅两个月,收入就突破了3万元。

  学艺平台 开放共享

  数九隆冬,地冻天寒。

  助力脱贫,相约草编。

  2018年1月14日上午10时,历经一个小时的车程,从浮山县张庄乡西韩村发车的大巴顺利到达此行目的地——市委老干部局。

  刹那间的功夫,原本还有些空旷的市委老干部局学艺共享平台就变得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由西韩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带队,涵盖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近50名村民有幸生平第一次近距离感受草编工艺品的无尽魅力。同时,他们也是学艺共享平台搭建成立后所接待的第82批客人。

  走进共享平台大厅,墙上悬挂的草编发展愿景——“绿色生态资源,巧手助力脱贫”引人注目;大厅内圈,陈设摆放的都是一幅幅装裱完成、质量上乘的草编文化创意佳作。这边的《花开富贵》精细勾勒出两只气定神闲的绿翎孔雀,双双闲适惬意地徜徉、荡漾在绿林花丛间,神态栩栩如生,细节惟妙惟肖;那边的《国色天香》则由绚丽多彩、异姿纷呈的数十株牡丹花卉巧妙搭配拼接而成,架构美轮美奂,风格清新脱俗……

  置身现场,43岁的西韩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张春花完全被眼前一件件灵感非凡、匠心呈现的草编文创作品所征服,“若不是亲眼所见,我真不敢相信这些艺术品的原料居然是再普通不过的玉米皮。”张春花告诉记者,自己的收入来源一直以来只是依靠种地,加上家里情况特殊,自己无法外出打工。没想到能接触到这么好的项目,零成本还接地气。我真想现在就加入到草编创作的队伍中,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实现脱贫致富。

  西韩村党支部书记李忠阳告诉记者,西韩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5户,贫困人口46人。村里没有厂矿企业,妇女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在家种地。这次组织大家专程过来参观学习,一是为了开阔眼界和启发思路,二是确实觉得玉米皮草编是一个易于推广、切实可行的扶贫产业项目,现场观察不难看出,大家都有很强烈的参与意愿。“2018年计划实现整村脱贫的目标,有了草编项目的支撑发力,我更有信心了。”李忠阳说。

  2017年9月7日,依托市剪纸协会搭建的市委老干部局学艺共享平台在局机关西楼二层大厅挂牌成立。同一天,学艺共享平台就迎来正式启用后的首批访客——省委组织部驻永和扶贫队队长慕建伟一行7人带队考察,洽谈在永和县阁底乡东征村开设草编扶贫项目培训班事宜。

  事不宜迟。次日一大早,市委老干部局就调兵遣将“尽锐出战”,奔赴永和县东征村进行了为期5天的培训。之后永和方面反馈信息显示,有100多名村党支部书记都在研究讨论草编扶贫的推广拓展。

  截至目前,学艺共享平台已累计接待82批次,千余人慕名前来观摩探访。源于独一无二的开放包容、服务共享等特质,学艺共享平台亦成为外界审视观望市委老干部局工作的一扇窗口。它不单单是一个特色产业的展示平台,更是体现社会价值的服务平台,彰显社会责任的引领平台,凸显担当意识的教育平台。

  “老干部局孵化的这一项目很好,能推广、能普及,特别适合农村,也能形成产业,可规模化,是农民脱贫的好项目。”考察学艺共享平台后,市政协原副主席成继东对草编项目的发展愿景十分看好。

  “太震撼了,多亏了草编团队的才思创意和纤巧双手,普普通通的玉米皮就化身成了一件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真是应了那句话,有志者事竟成。同时也让我体会到,无论身处什么领域,都离不开创造创新,这是永恒的主题。”2017年11月26日,市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主任王若农也指出,此番参观带给自己很多的思考和启发。

  “草编工艺好,废品变为宝,利国又利民,前程步步高。”这是市老促会孙金亮在参观完共享平台后,在留言簿上即兴赋诗一首,写下的切身体会与感受。2017年12月2日,市老促会一行98人来到共享平台参观学习,这也是共享平台搭建后接待人数最多的一次。市老促会副会长张作明告诉记者,现场参观后对他触动很大,同时也很受启发。希望这个共享平台坚持走下去,展示推介玉米皮编织技术,帮助更多的人脱贫致富。

  “民间工艺,发扬光大,拓展市场,脱贫致富”。省老年书画家学会杜成元也对市委老干部局主推的草编扶贫给予高度评价。

  2017年10月30日,市委党校副教授王俊芳在参观后深有感触地说:“草编项目很好地结合了本地资源优势和民间工艺,是市委老干部局心系百姓、精心选择、助力脱贫的好项目,为全市产业扶贫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崭新思路。”

  除此之外,市文化局、市工商局、市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等十多家市直单位的扶贫工作队先后来到共享平台或学习“取经”,或开展学艺实践活动。携手当代大学生,草艺编织进校园。市委老干部局与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学前教育系签订合作协议。从2017年12月15日起的每周五下午,该系的学生们都会来共享平台实地学习草编技艺。值得一提的是,草编学习的课时跨度长达半年。

  在谈到修习草编带来的“获得感”时,学前教育系学生张婧告诉记者:“通过学习传统草编艺术,在个人成长方面,学习到了做事要有耐心,并且认真投入;同时,在生活和学习方面,要有创新意识,并培养变废为宝的能力;最后,在社会方面,要关注生活中的小事务,善于发现其中的乐趣。”

  市委老干部局草编项目总技术指导、市剪纸协会会长郭素勤告诉记者,看到这些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能够在平台上学到一技之长提升竞争力,自己感到很欣慰。她经常勉励学生们,要学就要真正学出个样子来,如果只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就没有实质意义了。她希望学生们能够用半年的功夫深入到这门技艺之中,真正掌握吃透草编技术。因为,草编手法同样也有“断代”的风险,亟待后继有人,让青年一代去推广、弘扬和继承这门技艺。

  璀璨名片 闪耀市场

  曹记凤,是蒲县剪纸协会的一名“大拿”,扎根剪纸领域多年,“修炼”出一身好本领。2017年8月,她也加入到郭素勤的技术团队,并很快成长为草编创意作品中的美化修饰担当——主要负责牡丹等各类花卉的手工制作。

  2017年9月,作为市委老干部局草编项目初代作品中的佼佼者,由郭素勤设计构想,曹记凤动手创作的《凤穿牡丹》甫一亮相第五届中国(山西)特色农博会,就迅速赢得市场的青睐和认可,最终卖出了1900元的高价。同时,《富贵福》也以800元的价格成交,可谓是首战告捷。

  “艺术间都有相通之处吧,虽然之前从未接触过草编,但有多年剪纸的功底和基础,我感觉上手还是比较快的。”提及自己“跨界”成功的诀窍,曹记凤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

  现如今,玉米皮草编项目已成为市委老干部局一张璀璨闪耀的名片。

  “我们的草编零成本,东西两山分布面广,原材料源于玉米皮,环保无污染。除了最外层的皮不能用,其余的七层皮都可以变废为宝高效利用——最里层的一、二、三层适合做垫子和枕头,中间的四、五、六、七层可以用来做花卉及创意作品。最关键的是,我们的产品具备开放的市场,潜力巨大。可以说人人都是草编产品的潜在消费者。”李保恩说。

  为了不断提升编织技术,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市委老干部局特聘请“三晋巧手”、市剪纸协会会长郭素勤为草编项目总技术指导,并以各县区的剪纸“巧手”为班底,组建了一支底蕴深厚的技术团队。

  同时,郭素勤还将玉米皮印染与剪纸技术完美结合,将传统工艺和现代文化元素有机融合,设计出《富贵福》《梅、兰、竹、菊》等一系列草编文化创意产品。“酒香也怕巷子深。作为新生事物的草编文创产品,如何才能在更短的时间内成功叩开更大的市场?”郭素勤思忖再三,决定首先要提升自身的知名度,让外面的世界对草编工艺有更充分全面的认知和了解。之后,草编技术团队携作品接连亮相山西省第三届文博会、第五届农博会,全省妇联深化改革观摩展,临汾首届茶博会,安泽县乡村旅游节,在省内刮起“草编旋风”。大放异彩收获超高人气,百变造型赢得无数点赞。临汾草编的市场影响力和口碑美誉度也一再跃升扶摇直上,并先后将第四届“三晋巧姐”手工艺品展评展销活动银奖、省妇联巧手脱贫明星产品奖等奖杯揽入怀中。

  2017年11月初,在上海大世界临汾非遗文化活动中,草编创意产品魅力挡不住。无论各地客商,还是非遗爱好者,一到展台前就挪不动步了。他们都对绚丽缤纷、巧夺天工的草编作品褒奖有加赞不绝口。随后,文化部非遗司在上海大学举办了“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经验交流会”,值得一提的是,我市草编项目也位列其中、荣耀入选。

  “前不久,两幅精挑细选的第三代草编作品又飞赴北京恭王府,参加春节期间文化部举办的非遗展了。”郭素勤颇为自豪地告诉记者。

  “文化创意让生活更美好”。2018年“两节”期间,山西省第二届文创产品展暨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将在省城举办。时下,郭素勤又在为报送参展的草编作品精心筹备忙前忙后。

  郭素勤告诉记者,如何利用草艺编织充分挖掘发挥本地特色人才的作用,是她一直思考和探索的事情。作为全市剪纸协会的负责人,郭素勤对遍布全市的剪纸人才知根知底、心中有数,清楚这一领域的巧手资源绝对不缺。此次率先把草编创意设计与临汾本地的剪纸艺术两种艺术手法有机衔接融合,算是一个积极有益的尝试,至少目前来看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

  “下一步,就本地能人巧手与草编项目更好地实现精准对接,开展更宽泛密切的深度合作,用一个个精心培育独具特色的产业项目持续助力脱贫攻坚这一课题,我们还会与市委老干部局及社会各界进行深入系统地交流探讨。”用郭素勤的话来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得益于剪纸草编联姻的成功经验,如今的郭素勤信心满满。

  2017年9月14日,是临汾市勘察设计院离休干部郭银珠的90岁生日。生日当天,李保恩代表市委老干部局,为郭老送上了由草编扶贫技术团队精心创作的“牡丹托福,十全十美”文化创意产品,并祝福郭老生日快乐、幸福安康。郭老非常高兴,现场唱起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东方红》等革命歌曲。

  现如今,我市仍有四五名定居在北京、上海、青岛、成都等地的离休干部。依惯例,市委老干部局每两年都会走访慰问一次这些异地安置的离休干部。2017年下半年开始,市委老干部局兵分几路,奔赴各地为离休干部送去温馨祝福。除了慰问金外,此次市委老干部局草编技术团队还贴心地为异地安置的老干部们制作了《富贵福》。

  李保恩向记者回忆说,现居北京的老干部在接过《富贵福》的一瞬间,当即老泪纵横、热泪盈眶,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青岛的那位老人因为曾在安泽工作过的缘故,更是勾起了尘封多年的对家乡的诸多美好回忆。

  “学习他人,学成自己,超越他人。”这是市委老干部局草编技术团队的共同心声。目前,在市委老干部局的带动下,农村编织巧手与城市花艺团队两支队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作品创作区别定位,服务高低消费终端,走差异化线路的草编技术队伍已初具规模。

  放眼未来,扶贫工作队全体成员一如既往地看好草编扶贫的发展前景:“精准扶贫,就是要立足本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既然草编项目切实可行,就要矢志不渝、一往无前地走下去。真正把草编做成在我市乃至全省叫得响的产业扶贫项目,关键是一定要有恒定不移的决心和坚持不懈的斗志,要有钉钉子的精神,如果不能善始善终,再好的项目也会大打折扣。”

  下一步,市委老干部局将会立足草编项目,发扬团队精神,力争打造出更多更好的草编文创艺术精品,同时让草编形成一个完整的扶贫产业链。最后,他们还想依托草编品牌发挥辐射引领带动示范效应,从而凝聚动员社会力量更好地参与到脱贫攻坚的豪迈征程中。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脚踏实地,真心帮扶。市委老干部局扶贫工作队矢志不渝、壮心无悔,坚定不移、信心百倍在全市脱贫攻坚的第一线拓辟出利用玉米皮草编打造特色产业扶贫项目的“绿色通道”,就是为了让贫困户们从此走上一条脱贫致富、稳定增收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我们相信,这条特色扶贫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照片由临汾市委老干部局提供)

  记者 王小庚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