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敢于担当,勇于负责,体现着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浩然正气、昂扬锐气,反映着领导干部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担当就是责任,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好不好,很重要的一条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党员领导干部是党执政为民的骨干,肩上责任重大,担当义不容辞,敢于担当既是一种政治责任,又是一种胆识气魄,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
敢于担当要有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只有理想信念坚定,才能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各种风浪考验面前坚如磐石,在各种诱惑面前不为所惑,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当前,社会思想多元、多样、多变,意识形态领域的噪音、杂音大量溢出,扰乱视听、蛊惑人心。党员领导干部如果理想信念不够坚定,政治鉴别力不强,很容易出现信仰迷茫、精神迷失,甚至在政治风浪颠簸中陷入深渊。因此,必须加强理论武装,充分运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中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判断当前形势,切实在提高理论素养中坚定政治信仰,在廓清思想困惑中站稳政治立场,在抵制杂音、噪音中保持政治定力。理想信念的坚守具有动态属性,不可能一劳永逸,必须坚持不懈地改造思想,特别是要时刻把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确保人生的航船始终行驶在正确的航道上。
敢于担当要有天下为公的家国情怀。党员干部敢于担当,必须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自觉淡化“官”念。早在1923年,孙中山先生就提出了“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的忠告,告诫我们,人生在世,无论干什么,都要有鸿鹄之志,在国家大义面前舍“小家”为“大家”。从根本上来说,每一个领导职位,都是一个为民干事的平台,职位越高,责任越大。有了这样的认知,才会祛“官”念、正“民”念,才会把人民举过头顶,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记挂在心。如果心中始终以民为上、以民为重、以民为大、以民为先,又何来“官”念的位置?一个人对官位的追求多了,就必然会淡化事业、懈怠工作。如果工作标准跟着“官”念走,精神状态跟着情绪走,甚至被个人的“小九九”牵着鼻子走,就永远产生不了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党员干部当有这样的抱负。“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党员干部更应当有这样的情怀。
敢于担当要有严守纪律的规矩意识。守纪律、讲规矩既是讲政治的重要表现,也是讲政治的重要保证。没有纪律和规矩做保证,政治方向就会偏离,政治原则就会丧失,政治生态就会被破坏。党员干部必须既要熟知规矩,学会并适应按规矩办事;又要严守规矩,不说不守规矩的话,不做不守规矩的事;还要立杆为旗,树好形象,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带动党员和群众守纪律、讲规矩。守纪律、讲规矩,关键是要守好初心,增强党性,提高自我约束力。领导干部要用好手中的权力,把各方面的监督看成是对自己的爱护和帮助,自觉在制度“笼子”里行使权力。要培养畏法纪、善权衡的修为。我们讲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就是要手握戒尺、明镜高悬、驱除心魔,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警觉,真正把习近平总书记给领导干部算的政治账、利益账、良心账记在心里,强化纪律规矩,增强政治定力,永葆政治本色,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为官、踏踏实实干事。
敢于担当要有脚踏实地的实干劲头。“实干”二字的深意,既在于“埋头苦干”,更在于“认准了就干”。因此,必须弘扬实干精神,切忌高谈阔论、纸上谈兵,言行不一、品头论足,求全责备、指手画脚,否则就会误事、误人、误己。要提倡不争论、不空论。“不争论”就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不空论”,就是不搞口舌之争,不做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革除“空谈”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大力弘扬和倡导“实干”精神和作风。我们讲实干,就是要瞄准两个百年的目标任务,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一张蓝图画到底,咬定青山不放松。只要是认准了的事情,不管东西南北风怎么刮,都要下定决心去做。尤其对发展中的新课题、前进中的新盲区、改革中的新思路,更要在真抓实干中形成共识,在真抓实干中找准出路,在真抓实干中解决问题,在真抓实干中求得实效。
(作者单位:江西省抚州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