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过去的改革已经大有作为,新征程上改革仍大有可为。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全面深化改革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我们必须接力探索,接续奋斗,坚定不移将改革推向前进。
一、新时代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意义重大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这已被四十年的实践充分证明。
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阻力和压力,唯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破除阻碍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增强社会活力,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奠定科学的制度基础和环境。因此,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必然选择。
改革的实践,是围绕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来进行布局和展开的。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就是要用更高质量的发展来解决,必须坚持运用改革的思维,通过全方位的深层次的全面深化改革,大力破解深层次矛盾和复杂问题,自觉和主动运用改革的办法与手段,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更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面对更艰巨的任务,容不得任何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必须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根本动力,更加自觉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把改革进行到底,推动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二、新时代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把握新要求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主持召开了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对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形成了更加浓厚、更有活力的改革创新氛围。
要坚持问题导向,解决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当前,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经济建设成就较为显著,但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建设相对滞后,既未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又制约着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各社会群体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牢牢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通过一系列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改革,解决好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 不断提升发展的协调性、整体性和可持续性,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各层次、各区域相互促进、更加平衡、更加充分的高质量发展。
要坚持目标导向,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胜利,很关键的一条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动落实新发展理念。”要实现新的发展目标,就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和竞争优势,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与发展模式。要坚持协调发展,加快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正确处理发展中的各种重大关系,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要坚持绿色发展,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问题,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要坚持开放发展,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要坚持共享发展,注重解决好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更加突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释放改革红利。
要坚持需求导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人民有所呼,改革就要有所应”。“人民获得感”不仅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最终目的,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最终检验标准。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改革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要坚持民生优先,认真办好惠民生实事,尤其是对群众最关心的就业、收入、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生态环保、安全稳定等问题,要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持续在改革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三、新时代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结合我市实际
走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要有新作为。市四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坚决扛起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政治责任,推动改革攻坚,抓好改革落实,全市改革逐步进入“施工高峰期”,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已经形成,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工作格局全面铺开。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乘势而上,强化亲力亲为抓改革的意识,以担当的宽肩膀担起改革的担子,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主动换脑筋、转方式、走新路,落实改革责任,加强改革力量,增强改革本领,切实明晰责任,拧紧责任螺丝,层层传导压力,确保中央和省委、市委改革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要进一步提高改革针对性,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对准问题、找准穴位、瞄准靶心来深化改革,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要切实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充分利用“大调研”成果,对调研中发现的改革方面存在的问题,要立足市情县情,利用各种形式充分广泛征求有关方面、社会公众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建议,确保拿出的方案有棱角,提出的措施有针对性,真正做到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人民得实惠。
要进一步把握改革关键性,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七大战略”,抓住用好重要的政策机遇期,因势而谋、顺势而为,扎实推进我市国资国企改革、开发区改革、“放管服效”改革、“乡村振兴”等重大改革任务,把改革往深处走、实处落。特别是要贯彻落实好国发42号文件和晋发49号文件精神,统筹抓好传统产业改造和新兴产业培育,处理好稳增长和调结构、“老饭碗”和“新饭碗”、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加快推进产业转型,更好地构建“4+6+N”现代产业体系,打造文化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基地、中西部国际物流基地、煤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全国重要的精品钢和精密铸造生产基地,推动临汾走出一条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新路。
要进一步提升改革实效性,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要抓好改革落实,盯着抓、反复抓,抓出成效。”在改革落实上将全面深化改革列为全市重点工作加强检查监督,建立抓落实的台账,要有硬任务、硬指标、硬考核,每项改革落实要有时间表、路线图,综合运用督察、通报、评估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拓展督察广度和深度,做到点面结合、多管齐下,切实在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推动落实上下功夫,确保每一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改革关头勇者胜,气可鼓而不可泄。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做好改革工作意义重大。要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凝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力量,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突破。
(作者系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