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立足区域优势 以改革创新开辟乡村振兴新路径

2018-06-23 08:53:22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立足区域优势 以改革创新开辟乡村振兴新路径

——对襄汾县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的调查与思考

市委政研室(改革办、综改办)课题组

  2018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田园综合体”作为一种推进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自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以来,已经逐渐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平台与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抓手。当前,山西省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襄汾作为全省唯一入选2017年全国首批十个国家田园综合体建设的试点县,虽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其立足区域优势,积极改革创新,努力破解当前农业农村发展难题的探索和实践,对其他同类地区推进农业农村转型发展模式创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发挥优势,找准定位科学布局

  田园综合体是多元产业的融合发展,决定了其区域功能定位的多元化特点,这就要求对于区域选位需要综合考虑,进行科学、合理、优化的选址,从供给适应需求的角度出发,选择那些“得天独厚”的地方建设田园综合体,最大程度发挥所在区域的比较优势。襄汾县地理位置优越,地处临汾“一城三区”核心区域;农业基础良好,地处汾河谷地,素有“棉麦之乡”的美称;生态环境优美,汾河从北向南贯穿襄汾县全境,呈现出“一川清水、两岸锦绣”的壮美风光;文化资源富集,丁村文化遗址把襄汾的历史年代追溯到人类文明发展史的旧石器时代,陶寺龙山文化遗址是考古界、学术界公认的“帝尧之都·中国之源”,丁村民宅被誉为“封建社会农业庄园”的活化石,整体上具备打造田园综合体的天然优势。

  目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田园综合体则更应当着眼于提供有质量、有品位的有效供给,而有效供给的特征在于精而不在多,只有精品才会吸引人,否则就会流于一般化。基于此点考虑,襄汾县本着优中选优、集中打造、典型引路的原则,将新城和邓庄两个乡镇16个村,面积3.2万亩的区域作为田园综合体重点建设区域。该区域毗邻拥有百万人口的临汾主城区,城乡融合发展条件优越;优质小麦种植区2.5万亩,田、林、路、渠等配套设施较为完善;邓庄的威风锣鼓、席村的“击壤歌”等非物质传统文化根植深厚;燕村荷花小镇、林乡四季体验景区、葡萄产业观光园等发展已初具规模,更加具备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的条件,也更符合重点打造“田园综合体”的要求。

  田园综合体建设是一个综合工程,并非一个简单的项目,所以要体现区域功能布局的综合性和各类产业之间的融合性,达到宜居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目标,就需要进行系统的谋划、科学的规划和理性的定位。襄汾县在试点申报之初,就秉承“农业为基、文化为魂、产业为径、富民为本”的发展理念,高标准进行了建设规划,提出通过全力打造“一廊一庄三园三区”(“一廊”,即汾河生态走廊;“一庄”,即尧京葡萄酒庄;“三园”,即文化创意产业园、林下野趣生活园及周末时令采摘园;“三区”,即温泉休闲度假区、创意农业体验区和美丽宜居先行区),实现“村庄美、产业兴、农民富、环境优”的目标。2017年7月,国家农发办集中评议后,针对“项目实施区域分散,协同实施相对困难,各功能区互相支撑较弱”的问题,襄汾县又对规划进行了优化调整,将原来“一廊一庄三园三区”的空间布局调整为“高标农田铺底,一镇(荷花小镇)两区(创意农耕区和特色林果区)凸起”,使项目更加聚焦、重点更加突出、定位更加精准,也更容易在短时期内见到成效,凸显其试点的示范效应。

  二、市场主导,以点带面循序推进

  田园综合体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环境建设、文化挖掘、多业融合等诸多问题,这就决定了田园综合体建设不能大干快上、遍地开花,消耗宝贵有限的土地、资金等资源,而应该本着典型示范、有序推进的原则,因地制宜,分批打造。同时,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挥市场主导作用,让农民深度参与并切实受益,也是田园综合体建设中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襄汾县在田园综合体建设起步之初,就将这二者有效结合起来,依托各类市场经营主体,集中资源,发挥优势,重点培育,带动全局,以下四种类型很有代表性:

  一是依托专业合作社发展产业带动农民参与经营增加收益。农民作为合作社的主要参与者与管理者,在发展过程中对合作社事务自行决策,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农民积极性与责任感。此次调研的农富种植专业合作社,2014年成立之时规模很小,仅限于养菇产业,2017年田园综合体开始建设以来,在相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引进甜瓜新品种,采用新型种植技术,既保证了品质,又卖上了价格,同时还依托周边林乡四季等农业休闲园区积极开展采摘、农事体验等活动,效益不断增加,社员由原来的5户迅速扩大到13户,极大地提高了周边农户参与经营的积极性,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邓庄村的泽阳粮食种植合作社则是积极发展粮食生产、农资供销、粮食储蓄三位一体综合合作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一个典型例子,该合作社依托原有的粮食加工厂,通过土地流转形成规模种植,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高标准农田,通过全过程管理提升小麦品质,通过代储加工积极发展粮食银行,还计划通过利用小麦秸秆编制工艺品充分挖掘小麦生产的休闲观赏和农耕体验等旅游价值,成为集种植、加工、流通、服务于一体的合作社联合体,目前已形成日加工4万斤粮食的规模,不仅可以带动107户社员增收致富,还可辐射周边村庄农户,产业融合和规模效应逐渐显现。

  二是依托休闲观光农业打造乡村旅游吸引游客集聚人气和财气。在田园综合体建设的起步阶段,发展乡村旅游门槛相对较低,也有利于充分借助和利用已有的自然资源优势和禀赋,加快农业和旅游融合步伐,增加田园综合体中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和资产性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比较符合当前周边需求群体的消费水平和休闲需求,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此次调研中的林乡四季庄园作为一家近郊型休闲农业庄园,虽然规模不大,只有300多亩,看起来很原始,但功能很多,既有苗木基地,又有儿童游乐设施,既可以进行农事体验,还可以举办草坪婚礼,餐饮娱乐样样俱全,2017年“五一”、国庆期间,游客达到5万人之多。同时,该庄园常年用工70余人,节庆活动时还会带动不少周边村民来此摆摊设点,这样一来,土地流转给村民带来了资产性收入,打工增加了工资性收入,摆摊设点增加了经营性收入,实现了庄园和农户的共赢。

  三是依托龙头企业打造现代庄园变园区为景区提升田园美好形象。襄汾县借助传统焦化企业资金雄厚的优势,积极引导其进行农业综合开发,从而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2011年以来,山西光大焦化气源有限公司在大邓乡建立尧京葡萄酒庄,种植酿酒葡萄3500亩,并沿路栽植万株观赏樱花、十万余棵苗木,修建了休闲步道、观光亭、游客接待中心等基础设施,嵌入了卡丁车赛道等娱乐设施,将酒庄打造为集种植——酿酒——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葡萄庄园,实现了变“园区”为“景区”。在带动周边农民就业300余人的同时,还丰富了市民及周边地区百姓的文化休闲生活,大大提升了田园综合体的整体形象,促进了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四是依托优势资源打造核心景区实现产业融合增强整体竞争力。在田园综合体中,通过各个产业的相互渗透融合,可以把休闲娱乐、养生度假、文化艺术、农业技术、农副产品、农耕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打造现代休闲产品的集聚体,充分发挥产业价值的乘数效应。襄汾县兴民林业开发有限公司利用邓庄镇燕村丰富的温泉资源和紧邻临汾主城区的地理优势,开发建设集种植、观赏、农事体验、温泉度假、高端安养、民俗文化等于一体的荷花园观光农业旅游景区,目前丁村白莲种植加工区、农事体验区、温泉度假休闲区、婚纱摄影花卉基地已建成并投入运营,连续举办了五届荷花文化旅游节,每年接待游客达50万余人次。特别是今年5月,仿袁家村模式的荷花小镇开始运营,并作为2018临汾“尧王杯”马拉松赛的核心集散地,承办了《大美临汾·文化襄汾主题展》,积极向外界宣传展示襄汾农耕、鼓乐、戏剧、古建、民俗等特色文化,各种业态融合发展的良好效应已经逐步显现。不仅如此,景区配套建设的污水处理设施,还承担了燕村的污水处理功能,有效改善了乡村人居环境,为建设美丽乡村做出了积极的社会贡献。

  三、改革引领,创新模式探索路径

  田园综合体建设作为一种农村发展的模式创新,其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对资金、土地、科技、人才等要素都有着较大需求,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不同区域有不同的特点,可资借鉴的经验也不多,这就要求在建设中因地制宜,积极鼓励基层和市场主体以田园综合体为平台,用改革的思维和方法在运行机制、管理方式、业态形式、建设模式等方面进行探索,用创新的办法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瓶颈,让田园综合体建设顺利起步、积累经验、健康成长。

  一是要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做好综合文章。田园综合体强调“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新型社区(田园社区)”四位一体,要对“田园”进行综合开发、综合利用,获得综合产能,所以“综合体”理应是跨产业、跨功能的综合规划,具体到项目当中就是多功能、多业态的综合运营,这就要求在发展理念上一定要突出“综合”二字,以市场为中心,让各种业态都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切忌单兵突进,各自为战,不成体系。

  二是要突出区域特色文化,做好独有文章。田园综合体建设中一定要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注重保护和发扬地方文化,而绝非简单地移植复制和同质化竞争。这就要深入挖掘和整合当地独有,其他地方无可比拟的历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及特色农产品等资源,通过进行文化创意开发,融入科技、信息、品牌等要素,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通过跨平台、跨行业融合,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魅力,带动整个综合体真正“活”起来、“火”起来。

  三是要提升村级班子能力,发挥引领作用。田园综合体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和农业农村发展到较为发达阶段的产物,承担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探索集体经济的发展途径,通过增强和壮大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和实力,真正让农民分享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村改革成果。从这个方面来讲,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对村“两委”班子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班子团结、凝聚力强,更需要提升农村基层组织服务水平和治理能力,否则,单纯依赖上级部门的推动或外来资本的投入,不但很难建成田园综合体,还会导致项目发展与村民及村集体经济相脱离。

  四是要创新联动运行机制,形成建设合力。田园综合体建设内容丰富,资金投入大,建设期较长,涉及的面也比较广,需要聚合各方面的力量,加强上下联动,部门协调配合,齐心协力共同来完成这一涉农大事。一方面,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强化与相关涉农政策和资金的统筹衔接,探索以田园综合体试点为平台,统筹推进生产生活生态领域建设的机制。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好企业、村集体组织、合作社等建设主体的作用,坚持以产业链条为主线、以利益联结为纽带、以合作共赢为动力,通过建立科学健全的市场化运行机制,形成建设合力。

  五是要加快农村土地改革,提供用地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田园综合体建设,必将带来农村土地的规模化流转,使土地流转进入新时代。而土地流转机制的创新,又将进一步增强农业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三农”发展迈上新台阶。在实践中探索土地流转的新思路、新方法,完善新增建设用地的保障机制,解决田园综合体建设用地问题,也是当下政府和市场面临的共同课题。

  (执笔人:卫亚波)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