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突出强调“日常监督、长期监督”的重要性,省纪委十一届四次全会首次把监督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专门作出安排部署,显示出我们党对全面从严治党规律性认识的进一步深化。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的专责机关,监督是基本职责、第一职责。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省纪委全会精神,坚持定位向监督聚焦,责任向监督压实,力量向监督倾斜,着力在日常监督、长期监督上探索创新、实现突破。
一要提高政治站位,突出监督重点。
牢牢把握纪检监察机关政治定位,始终把政治监督摆在重要位置,坚持把“两个维护”作为首要任务,以“四个意识”为标杆,以政治纪律政治规矩为尺子,聚焦“七个有之”,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围绕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政令畅通、步调一致。围绕监督重点,实施“靶向治疗”,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管在关键时,冲着班子去,拿“一把手”说事,既督促领导干部严格自律,也督促领导干部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头雁”效应。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升坚持政治原则、履行监督职责的能力水平,紧扣权力行使这条主线、紧盯关键少数这个重点,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使监督工作更加聚焦、更加精准、更加有力。
二要完善监督体系,强化日常监督。
党中央一体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形成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巡察)监督四个全覆盖的权力监督格局,为强化日常监督、长期监督提供了制度支撑。彰显制度优势、做好监督工作,首先要处理好党内监督主体责任与监督责任的关系,把监督责任摆进去,扭住主体责任,强化“监督的再监督”,推动各级党委(党组)主动、严肃、具体地抓好监督,形成各级党委(党组)、纪委(纪检监察组)齐抓监督的强大合力。其次要加快建立健全权责清晰、统筹联动、协同配合、信息互通的“四个全覆盖”协同贯通运行机制,把日常监督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在“实”和“细”、“常”和“长”上下功夫、求突破;关注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的思想、工作、作风和生活情况,把监督对象想什么和做什么统一起来、工作圈和社交圈衔接起来、八小时内和八小时外贯通起来,见人见事见细节,从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抓起,使日常监督从严、常在、常态;注重平时积累、掌握鲜活材料,不断完善监督对象个人廉政档案“活页册”,探索建立联系地区和单位政治生态“活页夹”, 把握“树木”和“森林”情况,动态更新信息,实施精准监督。第三要创新方式方法,探索运用大数据发现问题线索、经常性谈话约谈、列席党委(党组)会议、专项监督检查、受理举报排查线索、派员参加巡察、参加民主生活会等,坚持靠前监督、主动监督,提高发现问题能力,实现日常监督近距离、全天候、常态化。
三要用好“四种形态”,提升监督效能。
监督必须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握“稳”的内涵、强化“进”的措施,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监督质量。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一贯方针,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在“治未病”上积极作为。要学深悟透党的政策和策略,贯通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特别是把第一、二种形态把握精准、运用到位。注重谈话和函询相结合,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大对函询结果的抽查核实力度,对如实说明的予以采信,对欺瞒组织的严肃处理,避免谈话函询单纯成为消化问题线索的一种方式。严格依规依纪依法开展监督,准确把握权力边界和政策界限,防止以纪律处分代替法律制裁、以刑事处罚代替党纪处分,让违纪者受到党纪处分,让违法者受到法律制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讲究方式方法,既要有力度,又要重尺度,还要有温度,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严肃追查处理诬告陷害行为,形成激浊扬清、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实现监督效能最大化。
(周计伟:临汾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