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习近平同志就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对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以煤焦、冶电等传统产业为主导的资源型经济大市,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发展,无疑感受更深,转型更为迫切。
因此,以生态环保治理为切入,倒逼发展方式转变,彻底筑牢临汾绿色发展之基,不仅是落实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实现临汾绿色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我市广大干部齐心协力打造生态文明的临汾品牌,彰显担当、展现作为的新机遇和新舞台。
一、深刻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刻内涵
近年来,临汾因环境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特别是环境空气质量方面。究其根本,仍旧在于生态文明思想没有牢固树立,没有真正入脑入心,没有自觉转化为发展理念与发展思维。
因此,要从根本上筑牢临汾生态立市的根基,推动全市经济绿色、健康、长远发展,必须深刻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精神内涵,必须深刻把握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内在联系,必须深刻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一方面要彻底扭转过去片面注重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简单地把资源等同于开发的错误思维,全面辩证地认识到自然资源既有经济价值,更有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另一方面,又要深刻认识到优质的生态环境是构建招商引资、人才聚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等良好氛围,推动经济有力有序向好发展的基本前提。
我市广大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到环保不稳地动山摇,生态环境就是临汾发展的“生命线”,守不住环保的底线,就守不住经济发展的根基。因此,在生态环保的问题上,临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生态立市,对经济发展基础性和根本性作用,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勇气,更有担当,把握历史的机遇,敢于向多年累积地沉疴开刀、剔骨疗毒,切实以生态环境治理为机,实现临汾经济发展的涅槃重生。
二、以科学、系统和发展的思维筑牢临汾绿色经济的根基
随着环境治理工作的逐步深入,以环保设施提标改造实现超低排放的末端治理空间已压缩殆尽,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主要矛盾已逐步向去产能、调结构、调布局等深层次转移。我们必须把握好这个趋势,以科学、系统、发展的思维,在源头治理、顶层设计、科学布局、产业调整等方面下大力气,系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实现经济绿色发展,夯实根基。
首先,根据资源承载量、生态功能管控和气象地理等条件,科学调整和优化我市的产业布局。对于钢铁、焦化等传统产业的布局调整要与去产能相结合,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和同质化,要以产业的配套关联度和规模化重组作为传统产业布局的导向,科学做到三个集中,即依据配套关联度而集中;根据交通区位,劳动力等要素支撑条件而集中;根据资源承载量在平川和山区县市分布式、散点式而集中,坚决避免一味地、盲目地为了集中而集中,反而增加了新的集中排放污染,集中生产成了集中排放。
其次,科学运用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将生态环保的政策设计和制度安排与奖优罚劣、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深度结合,运用市场的手段鼓励和倒逼企业向环境友好型、科技创新型转变,使得绿色发展的思维,在产业类型、产业布局和产业提升等方面深度融合。
最后,临汾环保工作基础差、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是长期历史积累的结果,生态文明建设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要注重这个过程,以历史的思维、发展的思维,不断汲取教训、深化经济规律认识、提高科学发展水平,以治促改、以治促优,坚决杜绝“一刀切”和急躁冒进的思想,将生态环境治理工作逐步与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方面相融合,推动临汾经济的绿色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让生态环保工作成为广大干部展现才华,彰显担当的新机遇和新舞台
生态环境保护倒逼临汾经济结构的深层次调整,必然面临方方面面的矛盾和困难,但危机同时意味着机遇,压力同时意味着动力,广大干部要抓紧这项磨炼意志的机会,用好这个展示能力的舞台,以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的姿态在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上,打造出自己不断实现社会价值的“金字”招牌。同时,各级党委、政府要将生态环境保护战线作为培养、发掘人才的重要途径,对涌现出来的优秀事迹和典型予以表彰,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担当有为、干事创业的新活力。
生态环境治理,建设美丽临汾,不是一家之事,也绝不能靠一家之力。我们每个人、每个部门都要履行好自己的职、抗好自己的责,共建政府、社会和公民个人齐抓共管的大环保格局,不仅形成绿色的经济发展方式,也形成绿色的生活方式。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临汾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基础差、底子薄,必须要有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的信仰,遇到困难不动摇、不懈怠、不反复,以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精神筑牢我市绿色崛起之基。
(作者系临汾市委党校经济学教师,曾荣获全省党校系统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全省党校系统教师赛讲一等奖,入选2018年山西“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支持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