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作为一名驻村工作队员,经过长时间的基层工作实践,认识到产业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和强劲动力,现在是脱贫攻坚的决胜期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起步期,要实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关键还是在于发展乡村产业。
振兴乡村产业,要坚持党建引领。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村党支部不断强化自身建设,积极带领村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产业,发挥了很好的带动作用,使全村实现了脱贫摘帽,脱贫攻坚后,村里都有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但基础依然比较薄弱,基层党组织要进一步强化自身建设,做乡村产业发展的主心骨和顶梁柱,全面激发广大群众的内生动力,发挥好思想引领和组织引领作用,积极引导村民实干苦干,引领广大群众通过产业发展创造幸福生活。
振兴乡村产业,要坚持因地施策。不同地区的地形特点、自然条件不尽相同,这就要求必须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发展适宜本地的产业。比如,我帮扶的古县南垣乡驼腰村常年干旱少雨,缺少灌溉条件,种植玉米效益很低,经过调查分析,高粱不仅适宜在这里种植,而且经济效益要比玉米高很多,通过大力鼓励,村内积极调产种植高粱。去年,全村仅高粱种植增收38.6万元,大大调动了村民的发展积极性,今年在原来的基础上又种植了500余亩。只有因地制宜充分挖掘本地资源,尊重地方特点,做到“宜林则林、宜牧则牧”,才能更有力地推动乡村生产,实现乡村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振兴乡村产业,要坚持产业融合。乡村的产业发展要实现富农目标,而没有二、三产业支撑乡村产业的发展很难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驼腰村近年来发展核桃223亩3000余株,有效地带动了村民的脱贫致富,农户仅通过核桃种植就可增收1万多元。但由于附近没有深加工企业,每亩地的经济效益仍然偏低,遇到天气异常的年份,还会绝产绝收,科技支撑能力不强,产业化基础薄弱,建立一、二、三产业利益联结机制显得尤为重要。要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建立产业融合渠道,使农业与深加工企业、保险、信贷、运输等结合起来,组成利益共同体,为乡村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技术、服务等支撑,用二、三产业推动乡村产业发展。
振兴乡村产业,要坚持人才优先。随着社会发展,年轻人大部分选择了外出务工,村子出现人才外流现象。驼腰村全村55户168口人,常住人口只有74人,还大多是老人。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乡村的产业发展,就要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才流向农村,充分发挥人才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以科技带动产业进步,以人才带动地域发展。要培养管理人才,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核心,培养一批对党忠诚、德才兼备的年轻基层干部;要引入技术人才,建立与相关科研院校的长期定点合作关系,加强对农业产业发展的技术指导;要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根据农村实际,着力培养一大批“土专家”“田秀才”,培养一大批种田能手、农机作业能手;要培养一批面向市场的营销人才,做到既能产得好又能销得旺。
振兴乡村产业,要坚持市场导向。农业经营规模偏小,主体素质偏低,千家万户的小生产难以适应现代人对农产品提出的新需求。乡村产业要面向市场,就要提高生产的组织化程度,鼓励企业、合作社、村集体、个人等多种经营主体参与到乡村产业发展当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科技为依托,进行规模化生产,提升产品品质,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优势产品。要及时掌握市场需求变化,根据地域特色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健康养生、文化创意等新业态,不断根据市场需求拓展乡村产业发展模式。
(作者单位:临汾市委政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