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旭东:如何加快推动临汾新型城镇化建设  

2019-09-01 08:40:45 来源:临汾新闻网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实践,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关键举措,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有力支撑。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加快推动城市都市圈高质量发展”作为鲜明导向,把“全面保障城市公共服务供给”作为根本目标,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强力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但对标先进地市,我市仍然存在区域产业同质竞争、建设资金来源单一、政策红利未完全释放等“短板”,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城镇兴则区域兴,临汾要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应主动下好城镇建设的“先手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五个下功夫”,加快推动临汾新型城镇化建设。

  在加快区划调整上下功夫。做好行政区划调整工作,是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对于临汾这个欠发达地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来讲,调整行政区划,不仅可以释放体制机制新优势,也能够激发干事创业新活力,对构筑现代城市新格局,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当前,应把行政区划调整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重点围绕“打造晋南城市群的行政中心、消费中心、金融中心和文化创意中心、旅游集散中心,晋南交通枢纽重要组成部分”的功能定位,高标准做好“一市三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加快构建起组团式发展框架,提升临汾市区经济总量,增加市域经济发展的凝聚力、辐射力和带动力。

  在推动产城融合上下功夫。在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区域发展竞争格局中,产城融合是提速发展、奋力赶超的重大战略机遇,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发展路径,有效促进人口和要素在城乡间的优化配置,达到人、产、城的共融共进。临汾应充分把握区划调整这一历史机遇,着力打破各领域、各条线和各行政管辖区域的界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平衡衔接、有效融合,着力构建起产业错位互补、发展规模适当、职居保持平衡、服务优质配套的空间组织体系,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在不同空间单元中就近、舒适工作和生活。

  在创新资金筹措上下功夫。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市公共服务供给需要大量的资金。在推动临汾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必须识变、应变、求变,以“经营城市”的理念破解建设资金来源相对单一的“瓶颈”,在用好本级财政资金“自给”建设外,应积极搭建平台,全面集聚资金,努力探索建立开放式、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和融资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广泛吸引社会资本通过PPP、BOT等多种途径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市公共服务供给。同时,应加大与辖区内国开行、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对接力度,争取更多信贷支持,切实解决建设筹资难题。

  在夯实基础支撑上下功夫。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高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在集聚人气和吸引人才方面的综合表现,而宜居宜业的优良环境则是提升吸附能力的关键所在。在推进临汾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坚决规避“重面轻里”“重上轻下”“重硬轻软”“重短轻长”的思想误区,全面统筹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持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努力在共建共享中让广大群众拥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在健全完善机制上下功夫。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是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导向,推动涉及人、产、城的体制变革和机制创新。在今后发展中,临汾应坚持把打造“晋南中心城市”作为核心载体,努力争取省级乃至国家层面各类项目、资金、资源、政策的支持。特别是应紧密结合临汾实际,围绕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在土地规划政策、财税激励政策、产业扶持政策、科技人才政策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政策创新,努力形成科学高效的政策支撑体系。

  (作者单位:临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