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如何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将青少年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过去一年,作为革命老区的曲沃县,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殷切嘱托,确定2019年为“红色基因教育年”。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认清自己的“根”和“魂”,当好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实践者,切实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大任。
挖掘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文化传播主阵地。曲沃县是革命老区,有着极其宝贵、丰富的红色资源和革命遗产。石桥堡村是党的第一个地下县委所在地,下陈村是曲沃县共产党组织最早开展活动的地方,窑院村是抗日战争时期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所在地,西杨村和景明村则安葬着解放战争时期烈士的英魂。曲沃县还是明末清初思想家、伟大的爱国主义学者顾炎武晚年长期寓居和终寝之地,就是在这里,他完成了鸿鹄巨著《日知录》,发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惊世之言,警醒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丰富的红色遗迹、深厚的红色文化,成为我们讲好红色故事、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优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红色资源发掘工作,以红色遗址为阵地,先后打造了石桥堡红色景区、下陈革命纪念馆、西杨烈士陵园、景明烈士陵园以及顾炎武纪念园5个红色教育基地。其中石桥堡红色景区还被列为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临汾市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一年来,这些红色教育基地吸引了全县和周边县(市、区)320多个青少年团队前来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活动,受教育者达56000余人次。
开展红色教育,创建红色精神传承新模式。不懂历史的民族没有根,淡忘英雄的民族没有魂。我县结合青少年成长特点,通过开展“五个一”活动,让广大青少年在学习历史、思考历史、感悟历史中,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参观一次红色教育基地。县关工委协同团县委、县教科局组织青少年在节假日、烈士纪念日期间,前往红色教育基地,参观革命史馆,瞻仰烈士陵园,进抗战地道,吃忆苦思甜饭,穿红军服装,搞军事训练。通过红色场域体验,激励青少年将场域观感内化为对党、对祖国、对社会主义的热爱,外化为传承中国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争做时代新人的实际行动。观看一次红色主题文艺晚会。为更好地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县关工委组建了一支由11名“五老”和28名文艺骨干组成的红色文化业余轻骑队。一年来,他们创作了小戏、琴书、快板、相声、歌曲、舞蹈等不同题材的30多件反映曲沃革命老区英雄故事的文艺作品,让历史可知、可近,印入脑海,让红色基因可感、可亲,浸润心田。7月15日,广大青少年在晋都文化广场集体观看了由县关工委举办的“传承红色基因,光大革命传统”专题文艺晚会,其中反映本县下陈村一家兄弟3人都牺牲在抗日前线的曲沃碗碗腔小戏《英魂还乡》,让许多青少年深受感动,流下了泪水。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一场场浸润心田的演出,使广大青少年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成为县关工委奉献给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一份厚礼。聆听一次党史、国史故事。党史、国史教育是实现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和渠道,深化传承红色基因教育活动,离不开党史、国史教育。为此,县关工委聘任了18名“五老”人士组成宣讲团,经过集中培训,以《曲沃革命老区发展史》为蓝本,同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国革命史和新中国70年奋斗史紧密结合,将当代英模和“最美奋斗者”事迹贯穿其中,深入学校、农村为青少年进行宣讲,让广大青少年深刻认识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坚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阅读一本红色书籍。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最宝贵的阶段,阅读则是影响青少年一生的初始印记,关乎他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关乎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今年,在全县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共发行 “中华魂”读本50718册,校园内掀起读红色书籍的热潮,广大青少年手捧红色读本,孜孜不倦地学习思考,并以“爱我中华”为主题,紧紧围绕“祖国是什么、新中国是什么、新时代青年该做什么”几个方面撰写读后感,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立志报国之情。搭建一个红色交流平台。为拓宽红色基因传播渠道,县关工委联合县教科局从“争做时代新人”主题中精选“新人”二字,创办了《新人》季报。小报以培育新人为宗旨,设校园时事、党史国史、英烈事迹、革命故事、新人新事、范文欣赏、书画展示等栏目,力求让广大青少年在参与和赏析中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把红色基因植入头脑中,融化在血液里,落实在行动中。
关心下一代是一项长期战略工程,“传承红色基因”是一项长期的德政工作,我们将在巩固好、发展好现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抓学习、抓活动、抓养成,稳扎稳打,久久为功,将红色基因真正融入青少年的灵魂血脉,让青少年成长为党和人民放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作者系中共曲沃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