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防震减灾能力建设

2009-04-25 09:39: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临汾的市情、震情


我市地处山西地震带中南部,是历史上的强烈地震多发区和重灾区。国家级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涵盖我市13个县(市、区)。全市85%的国土面积、90%的人口和97%的产值处于国家级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存在着重大地震灾害风险。有史料记载以来,全市发生5级以上地震19次,其中6级以上破坏性地震就占到了8次。特别是1303年洪洞8级大地震和1695年临汾市区8级大地震,因震中 距较近,时间间隔较短,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
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市属于九度地震烈度区,是国家大中型项目和高层建筑的禁区,防震问题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上世纪80年代末,省政府和中国地震局大型科研项目《临汾地区地震小区划与防震减灾规划》的实施,国家将我市地震设防烈度从九度降为八度,解除了国家大中型项目和高层建筑的禁区,才使得今天我市高楼林立,许多大中型项目落户临汾,城市面貌大为改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鉴于我市的震情、市情,要做好科学发展这篇大文章,就必须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地震工作不是中心,却可以影响中心,不是全局却能够左右全局。牢牢把握防震减灾工作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根本所在。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安全发展上狠下工夫,做出新贡献

一是要在提高监测能力上下工夫。
近几年,通过地下水遥测台网的改造升级,“三网一员”队伍的建立,数字测震台网的运行,我市地震监测能力大幅度提升。但是和其他地区和上级要求相比,无论在数量上、能力上和管理上都存在很大差距。为此,我们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是要在提高设防能力上下工夫。
震害防御的重点在城市,难点在农村。目前,我市震害防御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如:全市城乡建筑抗震设防能力现状底数不清,市区活断层探测刚刚起步,新建、改建、扩建工程抗震设防监管不到位,存在着盲目建设、随意建设的问题。全市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虽然有进展,但尚未全面铺开,与全市270万农民比更是微不足道。
三是要在提高救援能力上下工夫。
目前,全市地震系统人员编制缺、业务素质差、经费投入少、工作力度小。我们面临严峻的挑战,也面临重大的机遇。现实要求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抓住机遇,提高自身素质,为临汾实现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找准定位,做好服务,贡献力量。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解决突出问题,大力推进防震减灾能力建设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