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法官清廉与古代廉吏“七慎”

2009-11-07 09:17: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慎始。《左传》云:“慎始而敬终,终以不困。”几千年来,“慎始”一直是古人修身养性的重要方式。作为一名法官,要实现公正司法,就应该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坚决不吃;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坚决不拿;管住自己的腿,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去。只有坚守意志,把好第一个关口、守住第一道防线,才能清正廉洁,公正司法,永葆本色。
慎微。古人云:祸患常发于细微。慎微就是慎小事、慎小节。现实生活中,从口腹之欲开始,到声色犬马、玩斗嫖赌,进而人 性变异,疯狂肆虐者,比比皆是。作为法官,接受当事人一次宴请,就失去一份威信;破一次法律规矩,就留下一个污点;谋取一次私利,就失去一片民心。
慎独。《礼记·中庸》篇:独者,人所不知而己独知之地也。生活在公众目光下的法官,是国家法律的化身,公众是通过法官认识法律,体味着法治的公平正义。在公众评判的目光下,法官肩负着如此的责任和荣耀,为了这份职责和荣耀,法官应甘于慎独,善于慎独,独守法官的孤独和寂寞,固守那份淡泊和超然,保持那份高洁和执着,拒绝诱惑与蒙蔽。
慎癖。试想,一个沉迷于酒桌、牌桌乃至赌场,追求声色犬马、出入高档娱乐场所的法官,谁会视其为公平公正的化身呢?身为法官,当以《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为标准,杜绝与公共利益、公共秩序、社会公德和良好习惯相违背的,可能影响法官形象和公正履行职责的不良嗜好和行为,养成有助于法官履行职责、有利于司法公正的良好爱好,推进人民法院的公正审判。
慎权。“慎权”,是法官必修的课题,是 法官立身之本。我们掌握的权力来自于人民,必须服务于人民。身为法官,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抵制私心杂念,要掌好权、用好权,时刻牢记“权力意味着责任和义务”,坚决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用。
慎行。“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一名法官要具备优良的品行、高尚的道德情操,必须克服四种不正常的心理,即非分之想心理、侥幸心理、随大流心理和无所谓心理,在诱惑面前,始终保持一名人民法官的尊严,坚守应有的道德底线,以实际行动维护人民法官的良好形象。
慎终。清廉的关键是慎终,身为法官,要把个人的一言一行自觉纳入法官的职业道德规范中,在人与法、情与法、权与法、钱与法等矛盾和斗争中,经受住考验,不做出越格的举动;身为法官,就要用清廉的形象、坚定的信念、钢铁的意志,去终身守护社会的正义!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