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组织培养是提升乡镇干部领导能力的关键途径。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加强自身努力固然重要,但外因作用决不能忽视。这就要求乡镇干部的上级部门,首先要建立和健全乡镇干部教育培训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乡镇干部学习机会少,培训力度弱,接受教育规格低的问题,形成脱产培训、定期培训和在职自学三位一体的良好格局。当前在乡镇干部中,高学历的人不在少数,据不完全统计,我市乡镇干部中本科生、大专生占到80%多。但由于工作和环境的局限,相当一部分乡镇干部学习的动力不足,满足于原有的知识基础,特别是通过再学习接受新思想、新观念的要求普遍较弱,经常借口工作忙而疏于学习。
其次要建立和健全乡镇干部实践锻炼制度。根据乡镇干部能力建设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派干部到条件艰苦、困难和问题比较多的地方挂职锻练;合理制定乡镇干部实践锻炼的管理制度和机制,积极探索干部实践锻炼的新方式。有意识地选派一些有作为的年轻干部到关键岗位、艰苦地区和复杂环境中经受锻炼和考验,在工作中真正提升才干。从我市各县(市、区)实际情况看,乡镇干部锻炼形式多样,机制进一步完善,效果总体上令人满意。一是县直干部与乡镇干部交流力度加大。不少乡镇干部充实到县直领导岗位上,这样可开阔他们观察、解决问题的视野,增强全局观念,提升综合能力。一些曾经在乡镇干过的县直干部又重新回到乡镇领导岗位上,这样将县直工作的优势与乡镇工作的经验结合起来,工作将更有实效性和创造性,效果可谓事半功倍。二是选拔年轻有为的乡镇干部直接到村担任书记或村委主任。近年来,我市各县(市、区)安排不少干部到村任职,绝大多数干出了一番事业,群众评价很高,县乡领导亦感满意。
改革干部任用机制是提高乡镇干部能力的根本保证。
加强个人修养是提升乡镇干部能力的前提基础。
综观历史,古人都特别注重为官者能力的自我修养,强调为官者要努力“修身”,认为“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21世纪的现在,这种自我修养仍然意义非凡。党中央一再号召干部要学习、学习、再学习,成为学习型干部,自觉增强党性锻炼和接受各种考验,这无疑给干部加强自身修养提升能力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动力。在学习方面,当前乡镇干部必须解决两个问题。首先,通过学习实现从“管理者”到“服务者”的转变。改革开放30年,乡镇干部的思想理念变化是很大的,这个变化大都能适应了不同形势的需要,但面对建设服务型政府这样的形势,乡镇干部要做到适应,就思想理念讲差距明显。表现之一:“管理者”理念根深蒂固,一方面,长期乡镇工作的习惯形成了干部坐等群众上门要求解决问题再去行动的方式,这个方式无形中就证明,干部是群众尤其是农民的管理者,干部是主体,农民是客体即管理者的对象。另一方面,传统计划体制下工作方式、方法及思想观念继续发挥影响作用。乡镇干部已习惯作为管理者的方式方法,而且这种方式方法在一些群众素质偏低的地方确实能够发挥作用,群众也还认可。一些干部自认为这是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久而久之,乡镇干部是农民的“大管家”,“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这样的思想观念成为思维定势,且自诩能“以不变应万变”。表现之二:服务是商家的理念而不是干部的理念。对于“服务”,一些干部理解片面,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商人要对客户服务天经地义,干部、政府怎能等同于商人企业?假如此,政府、干部不全都成了“买卖人”?也有干部认为,如果老讲服务,政府就失去了权威,干部就失去了威信,政府、干部说话不灵,还怎么去执行上级政策?怎么去完成工作任务?总之,在一些乡镇干部心目中,服务型政府的服务只是一种提倡的说法,一种宣传,真正建成这样的政府还不是现在的事情,是将来的事情。这样的思想状况,严重影响着乡镇干部能力的提升和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进程。转变这一思想观念,最根本就是学习,尤其是自我学习、自我反省是转变之关键,是转变最强大的动力。其次,乡镇干部必须提高政德修养。政德建设与其他建设有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注重个人修养、内心反省。胡锦涛同志对领导干部曾要求:“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这是极为深刻的。乡镇干部要搞好政德建设必须依靠这个科学的方法,长期坚持自重、自省、自励、慎独,以高标准的道德品质要求自己,必将修成“正果”。乡镇干部政德建设还要强调外因作用,这就是必须营造一个以德为重、以德量才的大环境。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让广大乡镇干部看到,只有政德好、能干事、会干事的干部才能提拔;而混日子,投机取巧,道德败坏的干部必然栽跟头,得教训。让乡镇干部坚信,没有政德的干部再大的“才”也是“歪才”、“斜才”,对人民无益,对党和国家无益;没有政德的干部必然是会被群众抛弃的干部,被社会淘汰的干部。
要当好乡镇干部,光有书本知识是不够的。与学习相比,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在这一点上乡镇干部尤为典型,因为他们都是身处第一线的实干家。所以,我们要大力强调勇于实践,勤于实践,不断实践,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在实践中提升各种能力。所谓勇于实践,是讲乡镇干部要勇敢面对实践,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创造性,敢当出头鸟,凡工作要走在前头,别人不敢做的,乡镇干部要带头去做、去试、去闯。所谓勤于实践,是讲乡镇干部要坚持不懈作好本职工作,经常与群众交流沟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勤奋的工作态度在实践中摸、爬、滚、打,总结经验,探索方法。所谓不断实践,是讲乡镇干部必须始终坚持在工作第一线,不能忽冷忽热,凭一时冲动做事。面对实践中的挫折、困难不气馁、不动摇,持之以恒,不间断地干好应干的工作。
(作者系市委党校副教授、哲学教研室主任 沈新力)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改善民生要做到“三真”
下一篇: 坚持服务“三个发展”创新党建主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