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前,金融企业服务“低碳”经济“滞后”的原因
(一)观念难以与“低碳”发展同步
传统文化和信贷模式的影响,金融行业很难从思想上实现由“高碳”到“低碳”的一步到位。“经济发展是国家的事、企业的事”的滞后观念,已使不少金融机构把“低碳经济”放置脑后。
(二)利益链条难以挣脱盈利束缚
不管是“高碳”还是“低碳”,有收益就是发展成为一些金融机构的“经营”法则。不能走出金融看金融,缺少支持经济发展的应对策略和战略思维,仍靠老套路去打拳,靠老黄历去念经,殊不知已在“低碳”发展全球化的时代,随着时间推移,这样过时的经营手段将会给信贷资金埋下风险,给竞争空间带来萎缩。
(三)自身难以把握衡量尺度
国家环保等部门针对高碳企业的认定没有一个统一标准,缺少行业类型认定,规模大小认定,排放指数认定,没有相应的统一标准、系统体系和查询系统,金融机构在信贷支持方面很难自行把握这一尺度。
(四)产品难以适应发展需求
目前,各大金融机构业务模式高度趋同,产品种类基本一样。传统金融产品不能与“低碳”经济发展接轨。多样化、多元化、多类化的金融低碳服务信贷产品急待开发,快捷化、人性化、个性化、差异化的金融低碳产品等待孕育。
目前,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主流。由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等多方参与的低碳经济社会正在构成,金融机构责无旁贷地担当起服务低碳经济的资金扛杆撬动责任。
二、服务“低碳经济”所需的必要手段和经营策略
(一)接轨低碳成为观念转变之急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绿色发展模式,已以被世人普遍接受。当今世界各国及企业正用不同的方式探索着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以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已成为世界发展所需。因而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成为世界发展大势。就我国而言,地下资源虽然丰富,但资源潜力有限,因而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能源战略转型的重要内容之一。促进高碳向低碳经济过渡,单一产业支撑向多元产业拉动,总量扩张向创新增质驱动,产品分散发展向产业集群发展转变,已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从金融机构自身分析,为适应“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的新形势,国务院下发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国家环保总局下发了《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银监会下发了《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和制度规定。这些制度和办法的实施与落实,都需要每个金融机构必须由“低碳经济与己无关”的旧观念转变成“低碳经济和金融互动共赢”的新观念,并要及时向大脑补充环境保护、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等养分,了解掌握国家相关节能减排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提高信贷环保意识,这 样才能构建信贷支持的环保长效机制,才能在“物以天竞,适者生存”的环境下求得生存,谋取发展。
(二)“高低”标准成为介入之“证”
国家环保部门要尽快出台统一的企业环保标准,一是针对行业进行划分,诸如钢铁、水泥、造纸、火电等典型的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二是针对生产规模,设备容量、排放程度划分。由此在全国形成衡量企业是否低碳环保的统一标准,进行网络登记,为金融机构是否出贷支持提供基本法律依据,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严格的企业环保标准体系。对金融机构实施“100-1=0”的等式监管。就是无论金融机构服务态度、硬件设施、安全防范、经济效益是否良好,只要向对被纳入“高碳”名单的企业出贷就“一票否决”,以此促使金融机构与环保部门建立日常信息沟通机制,通过定期沟通信息、互访、网络系统查询等形式,及时了解国家对不同产行业的环保标准和政策要求,据此及时调整信贷管理制度,将环保合法,淘汰落后产能,控制产能过剩、高耗能、高污染作为授信条件,对不环保、高耗能的项目实施一票否决,坚持不予支持。
(三)绿色信贷成为适时之需
“绿色信贷”顾名司义就是大力支持以循环经济项目,节能环保工程、环保设备生产企业、污水处理企业为重点的“绿色工业”、“绿色农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具体措施上,一是对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重点客户,积极支持增加环保设备、设施、改善生产条件,加强污染源的综合治理,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对绿色环保、清洁能源、循环经济等项目,以及能够严格执行环保审批程序,落实先进工艺、能够节能降耗的项目,优先审批发放贷款。三是对于高污染行业,对国家有指令性,且设备改造后能一步到位达到国家环保标准的,可在环保部门的参与下,支持环保技改项目。
(四)“低碳”产品成为发展之要
在“低碳”时代的到来,会趋使现有的市场、产业以及技术产生深远的变革。这种变革要求金融机构必须通过大量的金融创新来掌控和发掘新的盈利机会和发展空间,在金融产品创新方面。一是要创新“三农”绿色金融产品,要设计一系列支持农业种养供销、贸工农一体化、规模化生产的产品;设计支持农业产业化、集体化生产的产品,设计支持农业科研、农业生产资料、生产工具的生产,以及现代农业市场体系和高效流通体系建设的产品。二是要在创新支持“低碳”企业的产品上,积极开发环保型企业建设初期的金融产品。三是在企业发展上,要开发支持企业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的专项产品。四是要根据减排需求和气候变化,进行开发相关金融中介产品。五是依科学为基点,以缩短资金投放链条为目标,大力为“低碳”企业开发“绿色信用贷款卡”等电子业务快捷产品,通过电子优势,实施刷卡借贷。
目前,国内低碳经济发展的新时代已到来,金融机构只有把握大势,拥有整体性、前瞻性、指导性的经营策略、金融产品、市场眼光才能为自己开拓出更大的发展空间,并从根本上实现低碳时代的政府、社会、金融共赢。
(作者 杨午阳 张行远 宋红权 单位 农业银行山西省侯马支行)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李甲】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对大学生村干部工作的思考
下一篇: 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强化“八种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