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学定位符合安泽实际的农业产业方向
安泽地肥水美林茂,且具有独特的小气候,发展现代农业既有基础,又具备必要的条件。结合安泽县情,要推进农业产业化,必须将方向摆在“一目标四产业三转变”上,充分发挥潜力和优势,最大限度地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改变初级的农业模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目标,就是以建设“农副产品的加工地”为目标。这是农业转型的根本,也是基于发挥安泽绿色、生态优势,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的思考,是提高农业附加值、延伸种养产业链的关键。四产业,就是有机玉米、优质核桃、道地连翘、生态养殖四项产业。在安泽,有机玉米有基础、优质核桃有后劲、道地连翘有潜力、生态养殖有势头,这四个产业也是安泽多年来长盛不衰的产业,已深深扎根于安泽,根植在群众心中。四项产业,关键要区域布局,打造优质玉米种植带、干果经济林带、百万亩连翘种植带等“三大产业带”和畜禽养殖集中区、肉牛育肥集中区等“两大集中区”,在全县形成山上抚育连翘、山下连片核桃、大田有机玉米、村郊生态养殖的农业产业化新格局。三转变,一是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现代农业最基础的概念,就是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因此,改变“靠天吃饭”的困境和农业的“初级化”难题,必须从农业的设施化、标准化、机械化上破题。二是推进数量农业向效益农业的转变。我县的玉米、连翘产业是“老牌子”,产量不可谓不大,面积也不算小,最关键的是没有将效益最大化,没有形成品牌,也没有形成种养加、产供销的链条。因此,要在效益农业上有所突破,放大生态、绿色优势,种特色、卖特产,提高市场竞争力和产品知名度。三是贡献农业向增收农业的转变。过去讲粮食的贡献率,现在讲增收,增收也是对国家做贡献,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关键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尤其要把群众的意见放在首位,制订出“一村一品”的规划和方案,大力发展粮畜林药菜等产业,发展群众基础好、质量效益高、市场前景好的项目,实现强村富民。
二、准确把握推动农业发展的路径
找准了具体路径,才能在科学的轨道上快步前行,才能实现“强村富民”、建设农副产品的加工地这一目标。具体讲,四个方面。首先,项目建设是载体。从农业这个角度来讲,项目可能是一个龙头企业,能带动一个区域的产业化和现代化;还可能是一个综合措施,能提高一个区域的产量和产业的层级。因此,要加大项目投入,将项目转化为山水田林路沟渠的综合施治,将项目转化为龙头企业的落户、新型产业的落地,最大限度地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今年,安泽要着重实施投资上亿元的有机玉米产业化项目,打造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模式和有机玉米、有机养殖、有机饲料于一体的产业链条,引领农业发展。其次,规模发展是基础。没有规模化,就没有产业化,就没有竞争力。具体到安泽,玉米,重点是有机玉米、制种玉米、特种玉米的规模发展,3年内要取得有机玉米认证;核桃,方向是“每年1.5万,3年5万亩”,到今年实现人均1亩核桃园;连翘,目标是“一县一业”,到“十二五”末全县连翘育苗1000亩、野生抚育50万亩、加密栽植50万亩,把安泽建成以连翘为主的在全国有影响的中药材集散地;养殖,思路是“突出牛羊养殖,抓品种抓规模;规范畜禽养殖,抓生态抓有机”,载体是合作社,最终形成“龙头+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农业生产模式。第三,典型带动是关键。“土地怎么种、畜禽怎么养”,不仅是政府探索的问题,而且也是新型农民不断尝试和思考的问题。农民群众在发展产业上,一般情况下是三个字。一是看。看别人干得好不好,有没有效益。二是跑。跑出去学技术、学规程,引回来品种。三是试。小片地的试验,成功了大面积干。三个字,围绕一个中心,那就是效益必须好。安泽杜村乡的合作养殖发展势头好,起初也是一个或两个典型带动起来,才有了后来的规模发展。因此,政府关键要树立典型、定好标准,通过效益来说话,来引导农民群众发展产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也是一个关键。企业上连市场、中接合作社、下对农民,可以有效化解市场风险、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今年,安泽要重点加强与虹合圆有机农业公司以及振东药业的对接,确保落地,将有机玉米、道地连翘两个产业做优、做强,让群众在农产品就地转化中获得更大更多的收益。第四,生态品牌是方向。
过去我们讲究的是吃饱穿暖,而现在追求的是吃健康、穿时尚。特别是健康饮食问题尤为重要,绿色餐桌、有机食品是现在最走俏、最抢手的。种植业,重要的是绿色、有机、无公害、无污染,这个安泽有先决条件,但是我们也有技术、规模等方面的欠缺,需要下大力气改进。养殖业,要鼓励发展诸如散养鸡、土法养猪等“健康餐桌”食品,特别是要规范养殖,做到人畜分离,设好隔离区,把好饲料关,防疫要跟上,调运要检疫。加工业,重点是品牌认证、绿色有机,要加快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的认证和原产地认证工作,切实打造一批声誉好、市场占有率高的知名品牌。
三、抓好抓牢服务“三农”工作的关键环节
发展农业,农民是主体;建设农村,农民是主力。在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政府不能当运动员,要当好技术员、裁判员、协调员。一方面,要抓好前端和后端。抓前端,主要是解决基本的生产条件,主要是水电路,搞好金融支持和贷款贴息。安泽的农业投入,在对象上我们重奖带头人、重奖带动力强的合作社或企业;在方式上我们以奖代补,“先干先奖、快干多奖、多干重奖”,不搞平均分配,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抓后端,就是抓市场,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为企业、合作社找伙伴,为农业产品找出路,把农业与市场对接好,减少农民的风险。另一方面,要抓好“双引领双服务”。从去年开始,我们安泽开展了“农村支部引领产业,走特色发展之路,农村党员引领创业,走合作发展之路;机关支部服务转型,提升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机关党员服务群众,提升构建和谐的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双引领双服务”主题活动,这是推进农业发展的“强心针”,今后要形成声势、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象工程,将农业现代化推向新的高度。特别是要扎实开展好“住村下乡”活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解决好“三农”工作中生产、生活等关键问题,助推农业的大发展。
(作者系安泽县人民政府县长)
郑步电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