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郝秀琴的时候,她正在自己的“好老师心理工作室”里,认真地阅读着一本传统文化书籍。她穿着宽松的休闲服,面容宁静柔和,完全远离了外界的喧嚣浮躁。她说,她已经习惯于这样的生活,默默地为自己补充能量,静静地思考一些问题,享受惬意的时光。
郝秀琴是临汾三中的高级语文教师,多年来耕耘在教学一线。好强的她,既当老师又当班主任,总想让学生多学一点,总想让他们考得好一点,为此身体和精力都受到极大的损害,有一次上课竟然晕倒在讲台上。从太原做手术回来以后,身心倦怠的她开始思索,怎样让心灵和身体轻松一些,怎样让生活更简单、更快乐一些?困惑迷茫中,郝秀琴找到了自己师大的老师。老师告诉她,师大有个心理学专业,她可以去进修,考个心理咨询师,既能自救,又能给他人以帮助。老师的话让郝秀琴眼前一亮。生活中的她人缘很好,经常有朋友把心里话一股脑地“倒”给她,认为她是一个很安全的朋友。如果学了心理学专业,她可以办个心理热线,帮助更多人走出困境。因此,郝秀琴果断地决定,师从一位专门做心理咨询师培训的老师。2009年,由于有着良好的教育学基础,加之勤奋刻苦的学习,她参加了2009年下半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的心理咨询师资格证考试,获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充实的学习经历,挑战性的考试,使她的心灵再次焕发了青春,她的成绩证明她没有被社会淘汰。当然,最让她欣慰的是,可以用所学的知识,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服务。
当你真诚地想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聚拢在你身边。共同的兴趣爱好,让临汾从事心理咨询事业的人们走在了一起,2010年冬天,在大家的共同提议下,临汾市心理咨询师协会正式成立,郝秀琴被选为理事长。在这个和谐快乐的团队里,可谓是人才济济,有国家OEP高级指导师,有热爱传统文化的知名人士,有专注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学教师,有就职于精神病医院的心理治疗师、心理督导师,有擅长于家庭亲子关系、青少年发展问题的专家等等。在这样的一个团队里,每个人都有独到的做法,每周三的“心灵驿站”活动时间,都会有一位主讲老师与大家分享所学的新知识和实战技术,大家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其乐融融。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心理决定情绪,情绪决定心态,心态决定行为,行为决定效果”。为什么压力巨大、精神紧张的时候,身体很容易生病?这是因为我们的身体和心灵以一种巧妙的方式互相作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对健康越来越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定期去医院或体检中心做身体检查,抽血化验、做心电图、扫B超、拍X线,甚至做CT和核磁。然而,当他们面对抑郁、焦虑的时候,却很少有人会想到找心理医生“看病”。为了唤起人们对心理学的关注,促进他们的心灵健康和谐,心理协会举办了多种活动,例如去监狱给犯人作报告,请广州市“心丝带”专家韦志中来临汾讲座,举办家长课堂等,还创办了《临汾心理咨询师》杂志,作为传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供心理培训和心理咨询服务的平台和阵地。
对于郝秀琴而言,她的工作不仅在心理咨询室内帮助人们解决情绪难题,而且用春风化雨的方式随时随地给周围的人解决或大或小的心理问题。每年的中高考前夕,她都会去一些学校做学生心理辅导,呼吁学校不要过度渲染考试气氛,告诉家长要有一颗平常心,把备考的日子当成平常的日子,不拿别人孩子的成绩折磨自己的孩子。在生活中,经常会有人向她请教问题。前不久,一位母亲来找郝秀琴聊天,这位母亲说,儿子正在上高三,高中毕业后将会被安排出国继续学习,可儿子每天还与她在一个床上睡觉,试着分开,儿子说害怕,强行分开又怕伤了孩子,这让她十分苦恼。郝秀琴告诉这位母亲,长痛不如短痛,要坚决让孩子睡一间卧室,锻炼他的胆量,并尝试着让他独立去做一些事情,以增强他的自信心和自立能力。她建议家长,一般孩子3岁后就要与父母分床睡觉,12岁以后孩子就该独自拥有自己的卧室。这样既有利于孩子独立性的发展,也利于孩子的心理发展。她强调,孩子健康的心理形成,是和成长规律与成长环境密切相关的。
虽然郝秀琴和她的朋友们总是想方设法让人们的生活更健康一些,但还是有许多人不理解心理咨询工作。对此,郝秀琴并不气馁,她说:“在大多数人眼里,只要身体没有疾病就是健康,其实不然,身体健康的人还会有心理不健康,而心理不健康也不是大家认为的是神经病患者,而是你有一些困扰、压力、烦闷、伤心、不痛快等低情绪行为需要释放,而心理咨询师就好比一把梳子,会把大家纷乱的思绪梳理顺,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未来,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将会走向社区、走进人们的生活。”说到这里,她的脸上洋溢着自信阳光的笑容。记者 郭璞 李娇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