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畜禽繁殖、生长旺盛的季节,也是动物疫病流行的季节。春天气候逐渐转暖,会给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滋生提供了环境条件,也给动物疫病高发流行创造了条件,对动物的健康形成一定的威胁。加之越冬后的畜禽体质欠佳,抵抗力较弱,容易感染疫病。因此在春季期间,养殖户该如何做好畜禽饲养管理工作,记者采访了市畜牧兽医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吕赵芳,“抓好畜禽养殖需把握好“四关”,即温差关、营养关、防病关、补栏关是春季养好畜禽的关键。”吕赵芳说道。
一、温差关:春季是一个天气多变的季节,早晚冷,中午热。在早晚天气变冷时,要堵好通风处,严防“贼风”,防止冷空气侵入畜舍,致使畜禽发生感冒。中午天气变暖时,注意畜舍通风、防止畜舍通风不畅,空气不良,引发疫病发生。同时,为应对今年“倒春寒"现象的发生,应做好畜舍的保温工作。
二、营养关:春季气温回升,畜禽活力增强,活动频繁,体能消耗也随之增大,从而引起畜群对饲料的营养需求提高。因此,保持饲料的营养成分合理配比,适当提高维生素、蛋白、能量水平;禁止饲喂变质发霉饲料:在饮水或饲料中适当添加Vc、Va、微量矿物质等适宜的营养性添加剂或药物,以增加畜禽机体抵抗力;为防止肠道等传染病发生,可适量添加抗生素。为了增加畜禽的体质,增强抗病力,可在饮水中同时加入水溶性的复合维生素及电解质等,提高抗应激能力。
三、防病关:春季是疫病多发季节,越冬后的畜群容易感染疫病,因此,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做好消毒、卫生工作。春季气温回升后,畜禽粪便会迅速发酵,要及时打开门窗排除舍内污浊气体。同时,要勤清除粪便、污物等,保持畜舍干净、卫生、空气良好。同时,定期做好场地、用具、车辆、粪便、污物、畜舍、环境、种蛋等消毒工作,消灭传染源。常用消毒药物有石灰水、2%火碱溶液、2%-5%的过氧乙酸溶液、复合酚、百毒杀等。二要做好免疫工作,防止传染病的发生。畜禽免疫注射是当前预防动物疫病的重要手段。根据当地畜禽疫病流行、发生特点,结合畜禽免疫程序,确定免疫病种,购买正规厂家疫苗,按照说明书的剂量和注射部位,做好免疫工作。一般情况下,生猪特别是规模养猪场应重点做好猪口蹄疫、猪瘟、蓝耳病的防疫;其次是猪丹毒、猪肺疫、仔猪副伤寒、仔猪大肠杆菌病、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链球菌病、猪水肿等病的防疫;黄牛应做好口蹄疫、炭疽、气肿疽等病的防疫;绵山羊应进行口蹄疫、羊三联四防、布鲁氏杆菌病的防疫;禽类应进行禽流感、鸡新城疫、法氏囊、马立克氏、鸭瘟、小鹅瘟的防疫。有条件的养殖场,进行免疫抗体监测,掌握免疫效果,以便及时补免。
三是严格门禁制度。禁止外来的人员、车辆进行畜禽场,严防疫病传染。
四、补栏关:春季,养殖户在补栏时,应尽量在本地购买具有免疫证的健康畜禽。如有必要购买外地畜禽时,应及时了解该地、该场(户)的疫病发生、流行情况,在确定无疫病发生、流行时,临床查看畜禽是否健康,是否免疫规定病种、是否具有免疫合格证。在确定无疑后,方可引进。在畜禽引进运输途中,应做好畜禽保温、通风、应激等问题。在购回后,应将所购畜禽隔离观察21天后,临床检查健康,方可同群饲养。 记者 杨文婷
责任编辑:柏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