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追梦时代,放歌山西。7月10日下午,我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颁奖典礼在山西大剧院大剧场举行,由我市著名作家乔忠延创作的长篇小说《苍黄尧天》荣膺优秀图书作品奖,成为我市研究、宣传、普及尧文化课题的又一全新成果。7月12日,记者就此对乔忠延进行了专访。
记者:在大家印象中,你是以散文写作名扬全国的,为什么要转向长篇小说创作?
乔忠延:最初,我的写作确是以散文为突破口而亮相文坛的。不过,一个成熟的作家,理应是多面手,不应在单一文体里“画地为牢”。像李存葆、贾平凹、张炜等著名作家,既是写小说的高手,也是写散文的高手。我写长篇小说,是我写作的新尝试、新起点。
记者:长篇小说的题材范围广泛,你为何要以帝尧为主人公来写?
乔忠延:这是我的故乡情结所致,也是我最接地气的选择。临汾故称平阳,帝尧曾建都于此。临汾的丰厚文化底蕴,深深感染了我,升华了我,成就了我。然而,我曾经很蒙昧,对尧文化全然无知。比如我们现在种庄稼多用农谚作指导,种菜用的“头伏萝卜,末伏白菜”,种小麦用的“白露种高山,寒露种平川”,好多农谚都是由于帝尧钦定历法,敬授民时,才琢磨出来,推广使用。我们长期“顺帝之则”,却“不识不知”这是帝尧的恩德,实在惭愧。我觉得一个在临汾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作家,有责任用帝尧的精神文化照亮当代。
记者:尧文化是上古时期的,也就是农耕文明形态。如今世界已经是网络化、大数据、云计算的时代,以此对应当今,你觉得价值何在?
乔忠延:单就时代而言,帝尧时期的耕作、生活早已过时,不过,若是用文化的眼光审视,非但不落后,还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帝尧观天测象,敬授民时,推进了农耕;开凿水井,拯救众生,开启了人类利用地下水的先河;设立华表,广听谏言,治理好了天下;遍访贤才,让位于舜,才有了尧天舜日的辉煌。如果说,观天测象,开凿水井是古朴的科学,那么设立华表和禅让帝位就是古老的民主。民主和科学现在决不过时,更重要的是帝尧办的这几件大事,没有一件是沿袭别人,而是探索研究,也就是创新。创新是不竭的动力、活力,是当今振兴中华最需要发扬光大的精神。
记者:把对尧文化的理性认识转化为小说中血肉丰满的形象可谓难度不小的“跨界”尝试,你是如何做到的呢?
乔忠延:是的,小说不是论文,好看是最主要的。倘不好看,没人愿意在锦衣玉食的今天啃干馒头充饥。如何才好看?不必挖空心思,不必绞尽脑汁,只要扑下身子,贴近那个时代,就会发现无穷乐趣。非常感谢考古发现,一次次掀开黄土地的面纱,把上古的生活状态显露出来。霹雳暴雨的灾祸,野狼疯狂的肆虐,活人残酷的殉葬,族人蒙昧的拦魂,春日群体的野合……构筑那时丰富多彩的立体画卷。只要平心静气勾画出来,就会精彩纷呈。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活,帝尧和先民们哪能没有酸甜苦辣?哪能没有喜怒哀乐?将之演绎出来就情节跌宕,扣人心弦。
记者:过去也有人写过关于帝尧的文学作品,你塑造的帝尧和他们有什么不同?
乔忠延:的确在我之前,有人写过尧舜,涉及到帝尧。我不是一个喜欢抢风头的人,如果他们能再现帝尧的功绩和人格,我不会动笔搅局。可惜,我看到的文章都在用后世的思维模式,去主导帝尧的行为。无非是要以暴力打斗弄些看点,增加收入。在欲望驱使下去驱使笔下的人物,不仅帝尧会走样,任何历史人物也难见本真面目。
那么,帝尧该是何种模样?孔子说:“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司马迁评价说:“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他们的评价恐怕和《尚书·尧典》关系至殷,内中评价帝尧,恭敬节俭,明察四方,善理天下。他道德纯备,温和宽容,光照四方。他发扬大德,使家族亲密,万邦协和,民众友好。既然先贤这么赞颂帝尧,我们就应该努力还原他的本真面貌,用他的光辉照亮世人心灵。
记者:对那些站在帝尧对立面的人物,你也没有刻意贴上坏人的标签。全书几乎看不到一个阴险狡诈的坏人,这么写的用意在何?
乔忠延:社会是复杂的,人生也是复杂的。人的许多行为都是从自我愿望出发的,也可以把这种愿望称为欲望。小说不是要把一个人写得多么好、多么坏,而是要把他们的欲望和行动演绎出来,这样人物才会栩栩如生,才不至于模式化、简单化。同时,在人物塑造中形成矛盾冲突,这冲突不是时下电视剧里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而是由于思想境界不同,导致行为、情感不同所产生的差异和分歧。这才最具有戏剧效果,最为生动感人。
记者:苍黄尧天》之后,接下来关于帝尧这一主题你还有什么创作计划?
乔忠延:《苍黄尧天》是帝尧小说系列第一部,只写到他由当侯到当上大王。帝尧当上大王后,还有很多作为要写,还要续写下去。写古中国的形成,写划定九州,写那时出现的原始小康社会,继而写禅让帝位,形成尧天舜日的美好景象。当然,世事不是一帆风顺,而是一波三折,甚至诸多危机。帝尧面对危机,化解危机,以致化险为夷,才最见智慧,最见道德,最见灵魂的高尚。用高尚的灵魂烛照民族,用高尚的精神鼓舞国人,中华民族才能尽快复兴,才能尽早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记者 王小庚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