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一年之计在于春。种好是基础,管好是关键,当前我市小麦开始进入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的发育阶段,相继进入起身、拔节期,是构建合理群体结构、培育健壮个体和决定亩成穗数和穗粒数,并为增加粒重打基础的关键时期。
广大农民朋友如何做好小麦的春季管理?小麦如何预防冻害?如何进行补救管理?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日前记者采访了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研究员党建友。
记者:春季是小麦管理的关键时期,春季气温多变,时有倒春寒发生。如何防治春季小麦冻害?如果小麦发生了冻害有没有补救措施呢?
党建友:小麦起身——拔节期,当麦田地表温度降到0℃以下,发生霜冻危害,也称为倒春寒。小麦孕穗期遇到0℃以上低温发生的危害称为低温冷害。因此,应密切注意天气变化,遇到大幅降温,应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具体预防措施有:大幅降温之前灌水,改善土壤墒情,调节近地面层小气候,减小地面温度的变幅,叶面撒施草木灰或熏烟等措施。
降温发生后,应及时调查冻害发生的情况和程度,针对性地采取补救措施。对仅少部分叶片受冻麦田可采取中耕锄划,提高地温,促进发育,一般对产量影响较小,甚至无影响;对于叶片受冻严重但墒情较好的麦田,可采取中耕锄划,配合喷施叶面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措施补救;对于墒情较差的麦田,应采取浇水并亩追施5公斤尿素,促进叶片生长,增加干物质积累;对于分蘖受冻死亡的麦田,应立即浇水并亩追施7.5公斤尿素和2.5公斤二铵,以增加分蘖,使小蘖赶大蘖、提高成穗率,增加亩穗数,减少损失。
记者:针对我市当前的苗情、墒情及天气特点,广大农民朋友如何抓好小麦的春季管理?
党建友:麦田镇压是一项提墒控旺、节本增效的重要措施。它不仅可以压碎坷垃、沉实土壤、弥封裂缝、减少土壤蒸发,还能促进深层土壤水分上移,起到提墒抗旱作用。同时,镇压应与中耕划锄结合进行,一般应先压后锄,以达到上虚下实、提墒保墒的效果,促进冬小麦早发快长。对于旺长的麦田,镇压可抑制地上部生长,控旺转壮。耙耱要轻重适度,既要耙平耱细,又不能伤根伤蘖;中耕划锄也要划细、划匀、划透,不留坷垃、不压麦苗、不漏杂草。
旱地麦田耙耱镇压,控旺转壮,划锄保墒。旱地多以壮苗为主,早春管理主要是做好顶凌耙耱、镇压锄划、提墒保墒,实现稳壮促长。对于墒情较好的麦田,表层土壤解冻时,早春顶凌耙耱,去除枯叶,提温保墒,弥合裂缝,促进小麦返青生长。
对于冬前群体偏大的麦田,返青期要进行早中耕、深中耕,或在返青至起身期进行镇压,抑制地上部生长,起到控旺转壮作用;对于播期偏晚、群体偏小、个体偏弱、墒情较差的回茬麦田,早春土壤全部解冻后实施浅锄细锄,达到提墒保墒的效果。
趁墒追肥,对于有脱肥现象的旱地麦田,早春趁雨雪追肥或开沟施肥,可亩施尿素5公斤到7.5公斤。对未施磷肥的麦田,应配施磷酸二铵;对于一般麦田,可在起身至拔节期间趁雨追肥,提高粒重。优质强筋小麦,要根据苗情科学采取前氮后移等关键技术措施,实现高产与优质同步。
水地麦田分类指导,科学施肥浇水。
一类麦田加强拔节肥水管理,对浇过冬水的一类麦田,要做好拔节肥水管理。这类麦田一般越冬前亩总茎数已达到60万到80万,主茎叶龄5叶到5叶1心,单株分蘖2个以上,次生根5到7条。
二类麦田加强起身肥水管理,对冬前已浇冬水的二类麦田,主要是做好起身期肥水管理。这类麦田一般亩总茎数40万到60万,叶龄4叶一心到5叶,单株分蘖1个到2个,次生根3到4条,应在起身期进行浇水,并亩施尿素10到15公斤,促控结合,巩固冬前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减少小穗退化,促进小花分化、争取穗大粒多。
三类麦田加强返青期管理,对亩总茎数不足40万的三类麦田,强化返青期管理。这类麦田苗龄较小,主茎叶龄4叶以下,单株分蘖0到1个,次生根0到2条。春季管理,以促为主、一促到底。
对冬前已浇冬水的麦田,要做好返青期耙耱或中耕锄划,以提温保墒、促进早发,增加早春分蘖,构建合理群体,增加成穗数;对冬前未浇水的麦田,应在返青期前夜冻昼消时浇水,配合浇水追施尿素5到7.5公斤,以增加土壤墒情、平抑地温,且墒情适宜时耙耱或锄划,促进生长,以避免返青期浇水,使地温回升缓慢,不利于麦苗早发快长。同时在拔节期再次浇水,并追施尿素5到8公斤,提高成穗率,促进小花发育,增加穗粒数。
记者:春季麦田容易发生哪些病虫草害?怎样防治?
党建友:春季是各种病虫草害多发的季节。选准对路药剂,实施精准施药,推进农药减量增效。
条锈病、白粉病:当田间条锈病病叶率达到0.5%到1%或白粉病病叶率达到10%时,选用三唑酮或烯唑醇、戊唑醇,兑水均匀喷雾防治。条锈病防治坚持“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的原则,通过带药巡查,发现中心病株,立即喷药防治。
赤霉病:小麦抽穗开花期,若遇持续2天以上阴雨、露水或大雾天气,应在齐穗至开花初期用氰烯菌酯·戊唑醇混剂(28克∕亩)或多菌灵(50克∕亩)、甲基硫菌灵(70克∕亩)兑水25公斤喷雾防治,在赤霉病常发区,应在第一次施药5到7天后进行第二次喷药,以提高防治效果。
麦蚜:当百株小麦的麦蚜数量达500头时,应选用啶虫脒或吡虫啉、抗蚜威兑水喷雾防治,兼治小麦红蜘蛛。
红蜘蛛:当每株达6头,或每市尺行长200头时应进行防治,可用阿维菌素或马拉·辛硫磷混剂兑水喷雾防治。
草害:坚持“春草秋除”的原则。未开展秋季化学除草的麦田,春季化学防治,施药时间掌握在小麦返青期至起身期、日均温6℃以上的晴天进行。选用炔草酯(3—4.5克∕亩)或苯磺隆(1—1.5克∕亩)、甲基二磺隆(0.6~—1.0克∕亩),兑水25公斤(一亩2桶水),严格按照使用浓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均匀喷雾,严禁草多多喷。起身期后,只能人工拔除。
记者 范韶华
责任编辑: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