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巾帼建功标兵、临汾先平妇产医院业务院长徐玲玲:用仁爱托起新生命的天使

2018-03-28 12:17:01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今年3月10日,朋友圈一则“请为徐玲玲点赞”的消息转发量极高,自此,临汾先平妇产医院业务院长徐玲玲进入本报记者的视线。今年“三八妇女节”前夕,省人社厅和省妇联联合发文,表彰全省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个人,我市有13名来自基层不同岗位的妇女荣获“山西省巾帼建功标兵”,徐玲玲位列其中。一个民营医院普普通通的医生因何会受到全省表彰?

徐玲玲(中)在专家门诊问诊患者。

  日前,记者有幸见到了这位人到中年仍精力充沛的妇产科医生。她很朴实,齐耳的短发透着干练,话语不多,言谈举止却透着特有的气质和职业素养;看似柔弱却内心刚毅,看似平凡却有着不凡的人生经历。

  医者仁心施仁术

  徐玲玲于1992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长治医学院,一毕业便顺利分配到临汾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成为一名令人羡慕的临汾大医院的妇产科大夫,这一干就是21年。她从一名默默无闻的小大夫一步步成长为科室的技术骨干、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这期间她始终苦中作乐,无怨无悔。

  2008年汶川大地震,她被组织选派成为我省首批抗震救灾队医疗队队员,是我市唯一一名妇产科医生。灾区条件很艰苦,住帐篷、睡地面、啃面包、喝冷水,每天余震不断,仍然四处出诊,不仅给那些孕妇做检查,而且也协助外科医生做伤口处理;由刚开始的害怕,到后来的习以为常,在灾区使几十位患者得到了及时诊治。正是这样艰苦的工作环境,磨炼了她的意志,也使她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可贵;也正是这生与死的考验,在她今后救死扶伤的职业生涯中,从此磨砺出“仁心仁术”的职业信仰和个人品格。在她办公室悬挂着一幅字画,上书“仁心仁术”四个大字,她说:“这也是我人生的座右铭。医生是治病救人的,不但要有精湛的医术,更要有悲天悯人的爱心。”

  在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工作的21年里,她秉承着“仁心仁术”的职业信条,每天查病房、上手术、写病历、值夜班, 常常要工作到晚上八九点。但她并没有觉得苦,她由衷地说,“我特别珍惜和感激在市人民医院工作的这段经历,给了我一个学习和成长的平台;特别是在专业方面,因为让我接触到很多疑难杂症和特殊危重病人,积累了很多经验。”在平凡而忙碌的工作中,她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快速提高,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而成熟的妇产科专家,学科带头人。这些年经她接生的新生儿多达两万多人。

  “我是选医生,不是选医院”

  2013年,徐玲玲做出了一个她职业生涯中大胆而冒险的决定,毅然放弃临汾市人民医院优越的工作环境和待遇,受聘到一家民营妇产专科医院——临汾先平妇产医院担任业务院长,开始了她另一种全新的职业生涯。这一出人意料的决定,让周围的亲朋好友大跌眼镜,家里人更是为她捏了把汗。

  常言道,艺高人胆大。“我有自己的专业技能,我热爱妇产科医生这个职业,愿意为更多的产妇服务。” 徐玲玲充满了职业自信。是的,她是一个事业心强、有追求有抱负的女人。她有理由这么说,她也做到了。

  3月22日上午,按事先约定的时间,记者走进临汾先平妇产医院,在一楼专家2诊室见到了徐玲玲,满屋子等待就诊的患者让记者无法接近。11点半她才疾步走出诊室不好意思地说:“我只让排号到11点,你也看到了,病人太多,没办法。我现在还得去三楼看一个住院的高龄产妇,要不你随我一起去吧?”这位42岁的高龄产妇王女士患有高血糖、贫血,孩子出生患黄疸症。当我问她你怎么不去大医院生产,她振振有词地说:“我生孩子是选医生,不是选医院!”

  在徐院长的带领下,医院的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慕名而来的患者接踵而至,收到的锦旗和感谢信不胜枚举。现如今产科的剖宫产率居高不下,很多产妇由于高龄、怕疼、营养过剩、有合并症并发症、缺乏医学知识等各种原因,主动要求剖宫产,她总是认真评估,耐心讲解,尽量给产妇试产的机会。前不久一个34岁的孕妇在做B超时发现子宫里除了胎儿,还长了一个比胎儿头还大的肌瘤,全家人一门心思急着要做剖宫产手术。徐院长仔细给她检查后,建议她可以先选择顺产,待子宫恢复后再做微创手术去除肌瘤,这样既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剖宫产手术,也可以降低去除肌瘤手术的风险和难度。听了徐院长耐心细致地说服劝慰,产妇顺利产下一个健康女婴,全家人高高兴兴地送来锦旗:“态度和蔼可亲、医术高明精湛”。

  但求无愧吾心

  徐玲玲在先平妇产医院工作的5年来,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高龄产妇日益增多,产科医疗救治的难度和风险也愈来愈大,医患冲突也日益凸显。为了与患者及其家属有个良好的医患沟通,她自学心理学,并取得了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证书。

  2016年3月的一天,深夜两点,手机铃声的骤然响起把徐玲玲从沉睡中惊醒。“徐院长快来,一个产妇抽风了!”她立即赶往医院直奔产房:一个38岁高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出现了产科最可怕的并发症羊水栓塞,这是一种发病率只有几万分之一的凶险急症,死亡率极高。产妇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发生抽搐,已经意识不清,胎心跳动骤降,两条人命危在旦夕。

  “赶紧送手术室!”她一边指挥医务人员,一边迅速向家属交代病情。家属被这突如其来的状况吓蒙了,只有她心里清楚,不立即取出孩子,母子俩几乎没有生还的希望;但选择手术,就是在大医院,抢救成功率也是微乎其微,极有可能面临手术做了、子宫切了、孩子没了、大人死了的更为复杂的局面。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做! 胎儿生出来了,重度缺氧;产妇子宫松软无力,产后大出血。她再一次果断选择切除子宫!一场白衣天使与死神的较量正在争分夺秒中紧张有序地进行着——输血、输液、给药、给氧……渐渐地,血压有了,心跳有了,患者竟奇迹般的苏醒了。患者推出手术室时,等候在外的患者的丈夫千恩万谢,感激涕零。

  然而,令所有医护人员始料不及的是,随着患者的一天天恢复,来自家属质疑的声音也随之而来。患者家属的不理解和抱怨并没有影响徐玲玲对患者的正常医治,她依旧耐心地接待着一拨又一拨前来质问的患者家属,直到有一天患者的丈夫对她说:“孩子转院治疗还是没能抢救过来,我们不敢跟本人说,怕她接受不了,希望徐院长能帮我说说!”她欣然应允。在病房,她拉住产妇的手,运用自学的心理学知识把孩子没了的消息婉转地告诉了产妇,产妇平静地接受了这个事实。患者丈夫含泪抓住徐院长的手感激地说:“谢谢您!我们明天就出院!”

  “选择她,算是选对人了!”

  临汾先平妇产医院门诊科主任段慧仙说起徐玲玲,一脸的赞许:“我们当初选择她来当业务院长算是选对人了!徐院长不但在医疗服务、医德医风上言传身教,在医疗技术、业务管理上更是常抓不懈。从她来了之后,医院的业务学习、病历讨论、急救演练、知识竞赛等等已经形成常态。她来的这5年里,医院分娩量一直在全市稳居第一,未发生一起孕产妇死亡病例,成功抢救了数十例危重病人。在她的主导下,医院还开设了全市第一家糖尿病一日门诊,第一家使用了库克球囊、止血球囊,医院在2013年还成为全省第一家也是我市唯一一家通过省级评审的二级乙等民营妇产专科医院。”

  当医生是辛苦的,当一个妇产科女医生更辛苦。徐玲玲说:“别人的朋友圈做微商、秀生活、晒亲情,我的朋友圈是解答病人疑惑、发健康知识、做孕期宣教。”记者翻看了她今年正月初三编发的朋友圈,她晒了几张加班的工作照,还配了两首打油诗:“门诊四五十,住院二十多,手术八九台,两对双胞胎。”“别人过年聚餐,我们同台加班;不求回报多少,但愿母子平安!”

  徐玲玲清楚地知道,妇产科医生是一份需要无私奉献的职业,也是她热爱和毕生追求的事业;既然选择,便无怨无悔。采访当天下午3点,徐玲玲又踏上了北上的动车,去北京参加第六届北大妇产国际论坛、暨辅助生殖领域新视角研讨会……

  记者 何俊坪 文/图


     

责任编辑:姚建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