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考对每个孩子能否进入更高一级学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考生及家长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怎样的策略迎接中、高考呢?记者日前就此问题走访了市第一中心学校高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中级指导师石月香。
石老师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的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面对中、高考,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情绪反应:有的过分紧张,想要放松;有的过分放松,想要有紧迫感;也有的时而紧张、时而放松;还有的人处于麻木状态……当然,无一例外,大家都想考一个满意的成绩。这就需要大家正确认识中、高考,知道考什么、怎么应对。
中、高考考什么?既要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又要考查学科能力。也就是说考学生的学习品质:细心、认真、沉着、冷静、灵活、敢于创新等;考学生的意志精神:坚定、执着、不畏艰难、敢于突破等;考学生的情绪心态:积极、乐观、能自我调节、不骄不躁、自控力强等。学生只有在对知识的扎实积累、透彻理解、灵活运用的基础上,有一种超越自我的信念,调整好心态,才能达到自己希望的目标。
中、高考怎样应对?石老师建议学生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打好基础与提高能力的关系。对于基础知识,要将学前预习、逻辑归纳贯穿于全部复习过程,使基础打得更牢。对当日的学习,要认真作业,发散思维,举一反三,获得体会,以切实提高能力。教材、教学与参考书同步掌握,适当加大运算作业工作量。
平衡发展与重点发展的关系。木桶原理(短板效应)告诉我们,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最短的那块,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原理”。这就告诉我们,学习中任何偏科都会导致失败,即所谓“5-1=0”。 同学们要科学制定每门课程学习、作业、巩固、提高方案,合理安排时间,对重点发展课程在时间和精力上做适度倾斜。同时,要注意吸收其他同学的成果,保持思想活跃,做到学有余力、能打善拼。
处理好得与失的关系。 保持良好状态,不断强化心理素质,不计较一城一地之得失。为自己树一个理想的目标,落后了,就立马赶上来,查缺补漏,向着目标一步步迈进。
处理好学习与休息娱乐的关系。五天学习,两天休息。休息不是只睡觉,可以是以轻松、平静、快乐的心情复习、总结、反思,是对五天学习的提升、加深、扩展、迁移。看手机、看电视剧、上网聊天、玩游戏,不是休息,这会让自己分心,甚至走上痴迷之途。
说到如何提高学习效率,石老师介绍,功在每天的细节里。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所以要及时复习,最好当天复习一次;
增大单位时间内劳动量,减少犹豫的时间,任务明确了,马上动手,持之以恒,形成习惯;制定周详的学习计划,要落实到每月、每周、每天,多利用空余时间,比如早读之前的时间、中午午休前的时间、晚修前的时间,如果我们长期坚持,收益是非常可观的。
采访结束时,石老师鼓励考生,谁都渴望成为英雄豪杰、伟人巨匠,但受自身条件、社会环境等制约,真正成为艺术家、文学家、政治家、企业家的,只是少数。但是,请别忘了,虽然也许你永远成不了“家”,但通过努力,你完全可以成为最好的你。
记者 景秀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