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汁原味的传统民俗。 云丘山景区供图
临汾新闻网讯 “寻根祭祖,不虚此行!”来自山东的游客陈永诚不禁感慨。
在刚刚过去的端午小长假,他携父母、妻儿于尧庙、尧陵拜谒帝尧,古槐树下追思先祖,壶口岸畔感知黄河,还在临博里重读晋南……“我们的行程很紧凑,收获也很多,这里壮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令人折服。尤其是能在旅游过端午中‘领粽得福’,感受临汾当地的民俗风情,还不用煲‘黄金粥’,体验真是蛮好的。”踏上归途时,陈永诚不无满意地说。
市文化和旅游局提供的一份《临汾市2019年端午小长假旅游市场小结》显示,3天小长假期间,我市重点景区接待平稳。由于高速公路不免费,之前有“五一”小长假和“5·19”中国旅游日优惠政策对游客分流,且今年端午节恰逢高考,与其他小长假相比,我市境内没有出现道路拥堵不堪、停车难、景区人满为患的现象,因而游客能够获得良好的出游体验。
假日期间,我市各个景区以端午传统习俗 为载体,策划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假日文化旅游活动,深受游客青睐。其中,洪洞大槐树景区准备了不少专属端午的“粽”头戏——端午节当天在祭祖堂给游客免费发放了老家粽子和“根”字吊坠,团队游客在当天还可领取牛肉,观看文化和民俗结合的特色表演。此外,景区还在“根”字影壁前和“古大槐树处”设置了相框,引发游客互动,给节日增添了不少新活力。尧庙景区则开展了“寻根溯源 粽叶飘香”端午节特别活动,通过让游客讲述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的习俗活动、屈原的故事和典故,参与《五月五是端午》知识抢答活动,以及演唱有关粽子的歌曲等方式,赠送给游客粽子和祈福牌,受到了游客的好评。华门景区在节日当天给前200名游客免费赠送了艾草一束,所有游客可凭借华门景区门票领取许愿带一条,将其悬挂在华门顶层的许愿树上为祖国和家人祈福。云丘山景区在塔尔坡洞穴客栈,为游客准备了端午节日空间,在这里参加旱地龙舟争霸赛、趣味投壶赛,会有丰厚的礼品相送,同时免费为游客提供了着汉服游云丘山活动。尧帝陵景区在端午期间推出了半价游,凡购票进入景区的带孩子游客均可参与手工包粽活动。尧帝古居景区为了回馈广大游客,推出了游古居、送艾草(古居原产)、祈福带活动。曲沃春秋晋国城举办了第二届端午香包节和第二届龙虾啤酒节,民俗与激情的有机结合吸引了不少游客。晋国博物馆在端午期间面向8-12周岁的小学生开展了《五月五是端午》、粽情DIY及3D木质龙舟立体拼图体验,让家长和孩子能够一起体验民俗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人祖山景区在节日期间为游客准备了特别的五色食谱、五彩茶、五色酒,新增项目御马台骑马、水上玻璃滑漂等项目让游客体验了“激情一夏”的感觉。我市其他景区也都结合自身的特点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演绎活动,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
据统计,端午小长假期间,全市重点景区中大槐树景区接待游客13700人次,门票收入591100元;壶口瀑布景区接待游客16800人次,门票收入1490000元;尧庙—华门景区接待游客4267人次,收入115040元;云丘山景区接待游客21215人次,门票收入1160400元;小西天景区接待游客2400人次,门票收入70000元;临汾博物馆接待游客9530人次。
据了解,我市假日旅游市场还呈现出“乡村短途游、采摘游和亲子游受热捧”的特点。由于三天假期的时间限制,我市市民游客多选择了以休闲为目的的短途游,加之端午节又适逢瓜果成熟之际,乡村采摘游倍受欢迎。各地的瓜果采摘基地日日游客爆满,采摘、烧烤、吃农家饭等活动丰富了市民的节假日生活。襄汾燕村荷花园度假区、尧王台现代农业观光园、曲沃磨盘岭、浮山印象田园等农业乡村休闲游深受欢迎,采摘、温泉、游泳、聚会等旅游项目迎来了众多市民游客。
此外,今年端午小长假“巧遇”我国第14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我市各县(市、区)开展了多姿多彩的主题宣传活动,在进一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民众共享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成果的同时,也成为各地富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其中,洪洞县在大槐树祭祖园南广场举办了以“非遗保护 中国实践”和“保护革命文物 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蒲县开展了关于端午节的诗词朗诵、书法写作、端午节专题讲座,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唱响时代赞歌”为主题的文艺节目演出,还组织了包粽子比赛,柳编、香包、剪纸、麦秆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场展示活动。浮山县在尧山广场举办了以红歌联唱、省级非遗项目木偶、省级传统曲牌非遗项目《架子鼓》为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艺类项目展演。通过“展板、展示、展演、宣传”等方式,我市各地举办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宣传活动,增进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和了解,增强了公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营造出广大市民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为进一步促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记者 孙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