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童装、几百元的儿童玩具、高昂的出游费用……刚刚过去的“六一”是属于孩子的节日,一些家长却被迫过上了“消费劫”,不得不为孩子“奢侈”的快乐埋单,亏空钱包的同时也使儿童节失去了原本的文化内涵。
“六一节”还是“六一劫”?
6月1日,商场、影院、游乐场里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孩子们如同过年一般,穿着新衣服、手捧新玩具,享受着快乐的时光。
“小孩巴望着过节,大人这钱花出去就没数。”在市区鼓楼东大街某儿童商城里,一位年轻妈妈掂了掂手中的大包小包,无奈地长叹一口气。“孩子看见别人都有新衣服也嚷着要,一套短裤背心,一件连衣裙就花去了六七百元,再加上智能玩具,还有去其他游乐场的费用,至少花了1200元。”这位妈妈列出了消费清单,吃饭是团购的西餐券,但孩子不喜欢吃又单点了不少,算下来一点儿也不实惠。”孩子的节日就该由着孩子吗?不少家长都持赞同观点,认为平时陪孩子的时间有限,这一天就放开手脚,让孩子大方做主。
谁为孩子的“阔绰”埋单?
其实,细心观察后就会发现,孩子出手“阔绰”并非节日特权。“421”的家庭结构使孩子成为几代人的“掌中宝”,家长们即使节衣缩食,也要让孩子过上“土豪”生活。
小雪即将迎来12岁的生日,她的父母也极为重视,从去年开始就精心筹备。“给孩子准备了两身行头,照了两套写真,还把她的一些作品全部装裱起来,在家里给她开个小画展。”小雪妈妈字里行间都充斥着对女儿浓浓的爱,虽然我们家条件不算好,但我们一定要竭尽所能让她接受最好的教育,给她最精彩的人生。”看着小雪妈妈朴素的穿着,略带沧桑的脸庞,不由让人涌起一丝心酸。走进市区各大小学校、幼儿园,一些孩子小小年纪就用着最新款的手机,兜里的零花钱也十分“丰厚”,甚至催生“炫富”心理,生日、穿戴“讲排场”。
真正的爱不是溺爱
家有三岁儿子的庞晋慧曾经以为满足孩子的所有愿望,就是表达爱的方式,但一次偶然的发现让她的想法有所改观。“给他买了很多玩具,他顶多高兴一下就扔到了一边儿,好像对什么都不是特别感兴趣。”庞晋慧感慨道,最近,我有时间总带他去公园,跟他玩一些小游戏,结果儿子很开心,真的是花多少钱都换不来的。”“一些家长平时忙于工作,忽视了对孩子的照顾,对孩子总是心存歉意,所以尽可能地用金钱弥补孩子。”有30年从教经历的姚淑玲认为爱绝不是纵容,绝不能一味地溺爱孩子,现在流行一个理论是富养孩子,但需要把握一个度。真正的富养是让孩子的精神世界达到满分,而不是用物质拼凑。家长应该学会跟孩子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及时制止过度消费的行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记者 李静)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