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赵文家 李静)“你们这儿有WiFi吗?”WiFi密码是多少?”……不论去哪儿,“低头族”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有没有免费WiFi。但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免费WiFi也可能暗藏“凶险”,甚至在不知不觉间盗走你的网银密码,进而实施明目张胆的网络“偷窃”。
“流量有限,WiFi无限”是上班族张倩的至理名言,她没事就喜欢刷微信、发照片,每月400M的流量根本不够“挥霍”,蹭网”成了最佳解决方案。“前段时间,我的手机每天睡前充满电,早上醒来电就没了。”手机无缘无故地闹毛病,让离不开网络的张倩心烦不已。
手机经过检修后恢复正常,张倩却惊出一身冷汗。“维修人员跟我说,我的手机中病毒了,被植入了一些恶意软件,可能会盗取我的个人资料和各种密码,提醒我不要乱扫二维码或在不安全的情况下登录公共WiFi。”张倩没想到“省钱”竟给自己险些带来大麻烦,幸好我没有用手机购物的习惯,不然支付宝里的钱就保不住了。”登录免费WiFi是否安全,不少人并没有意识到其中的风险。租住在市区水门街的张刚认为自己就是借网看看电视剧和小说,从来不在手机上购物,应该不会中招。他的同事林女士相对谨慎,她在外都是使用自己的3G流量,即使使用免费公共WiFi,也要再三确认是不是自己身处的营业场所搭建的。
“蹭网”不慎,有可能招来“暗算”,全国各地已发生多起通过免费WiFi盗取网银的案例。
对此,临汾警方提醒广大市民,最好不要连接陌生的免费WiFi,以免落入伪造的“黑网”。如果你使用该网络输入银行卡密码、QQ密码等,不法分子就可以依靠软件截获网络数据,轻而易举地获取你的个人信息。
想要保护信息安全,平时最好关闭WiFi自动连接。如果保持打开状态,手机在进入有WiFi的区域后会自动扫描,并连接没有密码的网络,大大增加用户误连钓鱼WiFi的几率;手动接入网络之前一定要核对清楚自己接入网络的名称,不要随便连接;在使用公共WiFii时,不要进行银行交易、不要发送太过私密的信息、不要登录账号和密码,切勿打开突然跳出的网页、莫名发来的邮件。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