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赵文家 李静)高考落下帷幕,考生们正焦急地等待结果。一些不法分子伺机编织高校招生的“诈骗大网”,使出各种伎俩“引君入瓮”。对此,家长和考生们切忌“病急乱投医”,提高识骗防骗能力,谨防钱财被“忽悠”。
高考那两天,校内校外一样忙碌,各类招生人员蜂拥而至,趁机跟家长套近乎。家住西关的杨女士就在四中考场门前遇上了“贵人”,这位“贵人”自称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下属院校的招生负责人,询问杨女士有没有心仪的院校,想不想让女儿学习空乘,未来可安排就业。我女儿成绩上三本都勉强,但是身高、外形都不错,要是能当空姐就好了。”杨女士顿时大感兴趣,追问对方录取要求。
“他们院校不看高考成绩,面试过关就能交钱入学,同时签订就业协议,确保以后在航空公司或机场任职。”入校的门槛有点儿低,杨女士泛起了嘀咕,回家上网一查,该校早有虚假宣传的“案底”,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没有丝毫关系,只是一所类似于成人教育的民办学校。
近年来陆续曝光的招生骗局让家长和考生的防骗意识有所提高,免考入学”、计划外指标”或“军校特招”等诈骗手段已不大奏效。但是高考招生骗局年年都有新花样,骗子们也打起了“心理战”,抛出“傍名校,定向招生”、签订协议,安排就业”等新花样,致使形形色色的高招骗局几乎年年都在上演。
凡事没有捷径可走,高考招生同样不存在“托关系”、低分高录”一说。涉及高考的诈骗活动一般主要集中在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高考前夕,出售高考答案或许诺能在考试过程中传进答案;第二阶段在录取前夕和录取过程中,自称有上好大学的门路,分不够花钱就能去。”临汾警方在此公布了几类高考招生骗局,提醒考生和家长应保持清醒头脑,理智应对录取事宜。
陷阱一:一些骗子利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办学大众化、多元化发展形势,故意混淆成人教育、高考自学考试等概念,声称只要花钱就可以上名牌院校,毕业之后却拿不到普通高校的毕业证,获得的学历也不被国家承认。
陷阱二:打着自主招生的幌子,将自主招生混淆自由招生,向家长承诺自主招生就是学校说了算,只要肯花钱就可以拿到自主招生的指标。
陷阱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国家定向招生政策,欺骗考生和家长,吹嘘自己能弄到某大学定向生名额,但要收取“定向费”。
陷阱四:打着本科“补录”旗号行骗。骗子利用考生及家长不熟悉招生程序的弱点,打着本科补录旗号行骗。
陷阱五:在录取信息正式公布前,利用家长和考生急于了解的心理,以可以提前获取招录信息为名骗钱。
陷阱六:利用互联网上的虚假招生网站,进行招生录取,进行网络诈骗。
陷阱七:不法分子通过编造虚假招生院校、虚假合作办学单位招揽生意,更有恶意仿造合法高校招生网站,非法篡改合法招生院校网上公示录取名单,伪造录取考生名册和高校录取通知书。
陷阱八:通过邮局、快递公司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打入骗子的银行账号。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