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留守老人 促进社会和谐

2010-01-16 07:48: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由于子女不在身边,他们普遍存在以下难题:
一是养老难。多数农村留守老人尚未参加养老保险,仍以传统的子女养老为主,他们大多身体状况不佳,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基本没有经济收入,生活来源靠子女供给。有孝敬者还寄些生活费、医疗费,勉强维持生计。而有的对老人的生活状况不闻不问,致使生活十分清苦,甚至个别子女还拒不履行赡养义务,虐待老人、干涉再婚现象时有发生。
二是就医难。由于长期从事繁重体力劳动,多数老人不同程度地患有各种疾病,尽管一些参加了新农村合作医疗,在卫生所看病常是缺医少药,有些要在乡镇卫生院以上才能报销。一些老人由于经济状况差,无力求医问药,只好用小病顶、大病扛的办法,直到病情恶化才到医院诊治,但早已错过时机,回天乏术。
三是生产难。子女外出后,留守老人还要耕种留下的土地,农忙时节多数老人体力不支,超负荷劳动令其难以承受。
四是教育孙辈难。儿女外出后将孙子女留在家中,照顾他们的重担自然落在老人身上,而大多数因文化水平较低,不会正确教育,要么非打即骂,要么溺爱迁就,难以得到正确引导,有的甚至误入歧途,酿成悲剧。
五是文化娱乐难。一些地方由于缺乏文化娱乐场所和设施,留守老人除了在大街上晒太阳聊天、看电视、打麻将外,再无其他娱乐活动。有的子女外出后长期不与老人联系,逢年过节也难团聚,使他们倍感寂寞孤独,精神受挫。
针对以上现象,应从以下五方面着手:一、各级党委政府要立足实际,制定相关政策切实帮助留守老人,解决后顾之忧。对符合低保条件者要优先纳入,对高龄者发放养老补助。
二、进一步扩大新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降低门槛,并热情服务,使他们病有所医。
三、各级领导要将留守老人放在心上,经常进行走访慰问,对他们的家庭、身体、经济情况进行了解,帮助排忧解难。农忙时节,组织党员干部及其亲属、邻居帮助抢种抢收。
四、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敬老孝亲活动,树立道德模范,弘扬文明新风。组织志愿者开展结对帮扶活动,进行看护、照料、陪聊、法律援助、临终关怀等服务。
五、以农村活动室、农家书屋、老年活动中心为阵地,组织留守老人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解除他们的寂寞孤独,愉悦心灵,使他们得到更多关爱。(张晓华)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李甲】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