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我市电子秤“缩位计价”现象

2010-01-30 08:33: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电子秤使用的“潜规则”


1月18日下午,记者来到贡院街菜市场。沿着水产和肉类摊位走了一圈,发现有六、七个水产摊位和3个肉摊在称重时,至少缩减一位计价。
“我从来买菜不会事后算账,但偶尔一次却给我发现了猫腻。10元一千克的鱼,商家在电子秤单价上输入的是0.1,称起来一看是1.55千克,得出的总价却是0.16,商家告诉我一共16元。但是如果按正常计价,10元×1.55=15.5,相差5毛钱。”方女士告诉记者。
随后,记者也走访了市区的几家大小菜场,发现菜场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则,那就是摊主在使用电子秤的时候都是用缩位计价的,有的是缩减一位小数,有的干脆就直接缩减两位小数,称出来以后再换算回来。
除了菜场,记者还走访了贡院街、五一西路、西关等地的杂货商店、水果摊等需要使用电子秤的经营场所,店主、营业员和摊贩们也都是异常熟练地“缩位计价”,没有一家能正确输入单价。

对“缩位计价”已经“习以为常”


还有很多市民和商贩一样对此也缺乏正确的认识,甚至大多不在意。在尧丰市场、贡院街菜市场等处,记者至少跟10名市民进行了直接接触,但基本上他们都只关心重量,而缺乏对单价正确输入的认识。好几个市民还向记者表示,差几角钱应该没什么大问题,有时摊贩还主动抹零头,上上下下总是有的。
“一般买菜都是在关注重量是否正确,哪里会想到猫腻在这里啊!”家住西关南园的李女士说,这被“暗算”的几角钱对个人来说不算啥,可日积月累,对摊主来说可不是个小数目,以后她会多留神。摊贩该赚的应该让他赚,但不该赚的也不能起黑心。
那么这种“缩位计价”的方法到底有什么奥秘呢?这一手法看似隐蔽,神不知鬼不觉,其实道理很简单。小商贩缩位输入的目的很简单,就是电子秤一般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再缩位是为了能遵循四舍五入的规则,赚的就是那一点“五入”的钱,虽然不多,几角钱的事,长此以往积少成多。
一位业内人士还告诉记者,心黑不黑,关键就看计价“缩水”几位。“如果只缩1位,最多赚几分钱,常被用于单价不高的蔬菜摊;要是缩水两位,那就用在水产、肉类、炒货等动辄数十元一公斤的货上。如果生意好,一天下来能揩油不少。”

电子秤的“漏洞”该如何杜绝?


我市工商部门也表示,根据相关法规、条例,摊贩采取“缩位计价”,并不是缺斤短两的问题。电子秤称出来的重量是准确的,摊贩是不合理地利用了电子秤的“漏洞”。 

记者手记:消费者往往因为嫌麻烦或不在乎那几分、几角钱而对“缩位计价”不闻不问,可这种有失诚信、有违文明城市形象的现象并不容忽视。当这种骗人的伎俩在一个菜场里为众多摊贩普遍“应用”时,有关管理部门应该采取切实措施介入干预,确保广大顾客利益。这还需要普通市民积极参与,遇到该类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记者 工力)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李甲】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