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平阳南街的王大爷虽然有丰厚的退休金,但他还是坚持节水、节电、生活简朴。用王大爷孙女的话说,爷爷是在过低碳生活。
像王大爷一样,对于低碳这一新名词并不了解的人很多。乍听起来似乎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仔细一对照才发现,原来低碳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王大爷说:“其实,只要我们每一个人愿意主动去约束自己,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就能实现这种低能耗、低开支的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生活,人人有责。”市直单位工作的马先生认为,建设低碳城市、倡导低碳生活并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职责,低碳与每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要降低碳排放,一个关键词就是节约,工业能源的节约、生活方式的节约,比如尽量少开车、随手关灯、打印纸两面使用、少用一次性筷子、节约用水。每个人都能从细微之处改善我们生活的环境,为子孙后代造福。
“少一点浪费就是低碳。”在山西师大从教的李女士是一位环保志愿者,她很早就开始感受低碳生活的方式,近年来,她深入企业作研究,向企业宣传低碳知识,为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出力。
“可持续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这三者的本质其实是一致的,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要将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不能浪费。”李女士希望政府部门一方面能采用经济杠杆来扭转一些企业价值观念,制定企业的能源使用规范,另一方面有责任带头倡导低碳生活理念,引导市民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
生活中,李女士也是“低碳一族”,崇尚着简单而健康的生活方式。她多喝水不饮酒,多用一寸光,少用一度电,尽量多地使用绿色能源;多吃素菜少吃荤菜,生产1千克牛肉排放36.5千克二氧化碳,而果蔬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仅为该数值的1/9……“我们要低碳,不要说‘不差钱’,如果你觉得‘不差钱’,那你差的就是一种社会责任感。”李女士说,每个人都应该把碳汇计算器记在脑中,算一算自己的碳足迹,一旦明白了自己的碳足迹从哪里来,就可以设法去减少它。
小马是我市某民营企业的销售经理,他也是一名热衷节能减排的环保主义者。在不外出办事的日子里,他每天一到办公室都会打开电脑,调出“碳排放计算器”界面,计算自己一天生活各个细节的碳排放量。
“今天的天气不冷,把空调关掉,咱们出去晒晒太阳吧。”在市民张老汉的家里,他一边叮嘱老伴关掉空调,一边对记者说:“我们虽然不能避免碳排放,但可以减少碳排放。只要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低碳生活的践行者,改变固有的生活习惯,那么就可以慢慢恢复生态平衡,延缓全球气候变暖。”
低碳临汾正在“上路”
在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罗清宇市长明确提出了全市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目标: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标,努力做好调节经济运行、优化产业结构、夯实“三农”基础、建设特色城市、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安全水平、坚持改革开放、构建和谐社会八项工作,加快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建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民生殷实、环境优美的新临汾。
发展低碳经济从转变发展方式开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将“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作为今年全市八大重点工作之一。报告指出,金融危机表面上冲击的是经济发展速度,实质上检验的是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后危机时代必须加快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促进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单一产业支撑向多元产业拉动、总量扩张向创新驱动、产业节点向产业链条、产品分散发展向产业集群发展转变。今年,全市将进一步整合提升优势产业,以增强综合竞争优势为目标,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鼓励同行业上下游产业以资本为纽带,推进兼并重组,坚定不移走园区化、规模化、循环式发展道路。同时,培育壮大新型高新产业,加快发展朝阳产业发展。
减少碳排放,改善环境质量,是建设低碳城市的有力举措。今年,全市将继续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制定全市低碳经济发展规划,依法加强节能管理,严格实行新上项目节能评估制度,认真落实差别电价、阶梯水价制度,加强重点能耗企业节能合同约束。大力推广节能技术,突出抓好135户工业企业的节能示范工作。推进废渣、废气、废水利用和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加快建筑节能改造,新建建筑执行国家节能标准。全面拓展节能领域,倡导全社会低碳生产、低碳生活、低碳消费的新风尚。同时,坚决整治环境污染。
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设施,强化企业排污监管,建立水质监测考核奖惩机制。以治理功能性污染为重点,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年底所有县(市、区)污水处理厂建成并投入正常运行,11个县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开工建设。临汾市区新增集中供热面积200万平方米,覆盖率达到90%以上。加快实施天然气接入工程,临汾市区城中村基本用上清洁能源。采取综合措施,抑制城市二次扬尘和汽车尾气。全面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村、环境优美乡镇建设。确保各县(市、区)二级以上天气达到310天以上,市区大气综合污染指数稳控在1.8以下。
与此同时,大力实施生态建设,坚持山上治本与身边增绿同步推进,搞好国家重点林业工程建设,大力实施通道绿化、交通沿线荒山绿化等10大林业工程,积极发展碳汇林业,完成造林50万亩、四旁植树1200万株。加大城市绿化力度,确保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达到省级园林城市标准。加强龙祠水源地环境保护和汾河城区段生态工程建设,展现“一川清水、两岸锦绣”的靓丽景观。
今年,还将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继续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推进主导产业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采取奖励扶持措施,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进科技人才,建立研发中心,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加快临汾、侯马两个开发区科技孵化中心建设。围绕农产品升级换代,培育10个农业产业化科技示范基地。开展科技兴县活动,力争两个县成为全国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
低碳临汾正在“上路”,市委、市政府正积极努力在经济发展低碳化上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路子,为我市减少碳排放做出应有的贡献。让我们共同努力,倡导科学发展,创造绿色生活,开启更加美好的未来。(记者李晓琳)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付基恒】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