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近段时间以来,听不少市民反映部分菜价普遍偏高,与往年同期相比涨幅不少。9月14日,在市区科委巷菜市场,来往买菜的市民络绎不绝,在一家摊位前,60多岁的张大妈正在和卖菜的小贩讨价还价。“这两天菜价有点回落,特别是豆角降得最多,从最贵时每斤3元降到了1.5元”张大妈说,“现在菜价有些贵,原来一个月的菜钱,现在才够吃半个多月。”
家住向阳路的黄女士,是一个精打细算、会过日子的好主妇,看到近期蔬菜涨价的趋势,她改变了以往在超市或家附近买菜的习惯,现在每天早上骑自行车去坂下菜市场,挑选新鲜及便宜、实惠的蔬菜,虽然路程相对远一些,但她觉着挺有成就感,这样既锻炼了身体,还买到了便宜的蔬菜。“以前一天就买好几天的菜,现在天天来逛菜市场,菜价每天都不一样,波动大,说不定今天贵了,明天就便宜了。”买菜的朱女士对高菜价做出了买菜频率的调整,以减少开支。
(二)
洪洞县龙马乡的小李夫妇在市区经营一家蔬菜店,每天早上5点左右去贩下菜市场批菜,有西红柿、土豆、茄子、豆角、辣椒等家常菜,上午卖不完下午菜不新鲜了,就不好卖了,所以有时低于批发价也处理。他们介绍说,现在菜价不稳定,几乎一天一个价,9月上旬叶菜价格虽有上涨,但涨速已经开始趋缓,西红柿、黄瓜、豆角、白菜等季节性菜的价格也不稳定,比去年同期涨幅20%左右。
9月15日早上,记者在市区某超市蔬菜区看到,西红柿/1.2元,茄子/1.1元……9月16日,记者再次来到该超市,价位已有所调整,西红柿/1.1元,茄子/1.2元……正在一旁挑选蔬菜的一位顾客对食品涨价表达了不同看法。他认为,与改革开放前相比,现在人们的生活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当年人们工资收入主要用来“养家糊口”,食品消费占了家庭支出中的绝大部分;如今在一般家庭中,食品支出已不是“大头”,粮、肉、蛋、菜等食品支出也就占家庭支出的1/10左右,应该说对食品价格上涨有一定的承受能力。
(三)
探究菜价涨价原因,经营10余年蔬菜店的常师傅这样分析,一是跟天气变化有关,天气逐渐变凉,蔬菜长势就会慢,尤其是绿叶菜,影响更大一些。二是正值中秋、国庆两节蔬菜价格会有所上涨。三是去冬今春以来,国内气候反常,南方干旱后又有暴雨天气,北方发生了冰冻灾害、雨雪天气,使得蔬菜长势受到影响,造成蔬菜价格不断上涨。他建议市民应理性对待,不必因菜价上涨而盲目哄抢。
记者手记
针对近来蔬菜价格大起大落,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通知》,《通知》提出7项措施,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我们需要看到的是,蔬菜价格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稳定菜价就是保民生、保稳定。为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周密的应对措施,防止蔬菜价格出现大的波动。
(记者 杨世宏)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