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房、保障房、经适房一个都不能少

2010-12-22 08:35: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今年4月17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提出五方面十条政策措施,被称为“新国十条”。9月29日,七部委联合出台多项措施,开始了新一轮房产调控,“新国五条”应运而生。与“新国十条”相比,“新国五条”更为具体和严厉:第三套房贷“一刀切”叫停、加强消费性货款的管理、首套房首付比例30%……
临近岁末,在频繁出台的为楼市“清热去火”的政策导向下,我市市区楼市销售现状如何?记者走访了多家楼盘销售中心。
“临汾作为三四线城市,房地产业整体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住房供应较为平稳,消费群体大多是以城镇化居民(新入城)新购、改善型购房、婚房等刚性需求为主,国家调控政策的影响力并不像一线城市那么明显。再加上住房品质不断提升,基础配套、景观绿化、物业服务等居住环境大为改善,购房者的热情并没有因为政策而降低。”市区东方·亚特兰售楼中心现场经理卢阳说。
恒安新东城售楼中心策划人员申彦伟向记者谈了自己的观点:“调控政策对临汾楼市的影响主要是购房者心理层面的,受一二线城市楼市观望情绪的影响,我市的购房群体也会有个观望期,比如每年的9、10月份本该是售房旺季,但今年却出现了旺季不旺的局面,10月份的来电、来访购房者明显低于销售淡季的6、7月份。”记者通过走访市区多家楼盘发现,我市楼市仍处于一个良性发展的态势,并没有出现一二线城市房价大起大落的情况,同时,房价一直保持着稳步小幅上扬的趋势。另外,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我市房地产业的发展不再仅仅局限于市区范围内,而开始逐步向新区以及郊区扩展,发展空间得到提升,楼市产品分类已经初具规模。

    政府层面  打造健康有序市场秩序

近年来,我市房地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投资增速加大,市场交易活跃,为提升城市形象,完善城市功能,拉动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住房消费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房地产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特别是房地产市场违法违规经营现象时有发生,如未取得土地、规划、施工手续搞商品房开发、未取得预售许可证预售商品房、发布虚假广告、以各种名目收取定金变相预售、违规向购房人收取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费用及房价不透明公开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损害了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干扰了房地产市场秩序。
据市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管理局副局长杜敏介绍,为切实解决这些问题,从源头治理房地产开发经营违法违规行为,更好地保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市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管理局于11月份组织市房地产管理局、市园林局、市城建执法监察大队成立了市区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领导组,制订了《市区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对市区2008年以来新开、在建、竣工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重点检查开发企业资质、商品房预售、前期物业、建设施工、小区绿化建设五方面行为。通过整治活动,进一步增强开发企业守法经营意识,遏制违法违规行为,确保购房人的合法权益。

廉租房、经适房  开启“两条腿走路”新格局

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将有效改善我市房地产市场的住房供应结构,及时、足量的供应将有效解决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形成市场与保障“两条腿走路”的新格局。
记者日前从市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管理局获悉,今年我市廉租住房新建8.759万平方米1766套,续建23.095万平方米4619套,目前已完成投资17900万元;经济适用房新建10.6万平方米1766套,续建5万平方米833套,目前已完成投资9200万元;城市棚户区改造新建8.942万平方米1046套,续建两万平方米220套,目前已完成投资4370万元;国有工矿棚户区新建5.1万平方米766套,目前已完成投资1800万元。市区首个集中建设的保障性住房项目“漪汾花园”,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民生工程,目前工程建设进展顺利,预计明年5月底将达到入住条件。市房地产管理局已按申报程序审核确定了市区首批住房保障对象,届时将择时排队摇号,确定首批入住居民。
当前,我市保障房建设的长效机制正在逐步形成,未来几年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还会进一步加大,将逐步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优化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记者 段碧蓉 实习生 侯映坤 姚建 张康 )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付基恒】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