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腊八就是年。临近春节,市民就怕菜价涨。往年春节临近发生的食品涨价现象今年会不会仍是“惯例”?当前密集调控政策下,菜价会否平稳?为此,记者专门走访了市区的尧丰农贸批发市场、屯里农贸批发市场以及市民较熟悉的坂下、财神楼、广宣街等菜市场,切身体会“过节菜”的花花世界。
旺潮将至,商贩期待:快让菜价“飞”起来
记者在走访时看到,在屯里、尧丰农贸批发市场,满载着新鲜蔬菜的货车不停地进出,码放得整整齐齐的蔬菜“塔台”随处可见,各家摊位前不停地有顾客讨价还价。而市区的零售菜摊上也是蔬菜琳琅满目,充氧鱼缸里虾、鲈鱼、鳜鱼、大闸蟹等自由游弋,等待买主……
1月14日,天气异常寒冷,记者在尧丰市场看到一辆装满芹菜的客货车正在卸货,就上前和他们攀谈起来,摊主郑师傅表示,这一车芹菜有两万多斤,是从夏县运过来的,这车菜要是碰不上周边县市的大菜贩子,可能就得一周才能销完,和平时一样。他说,目前的市场还和平时一样保持平稳正常,节日的繁忙要到本月20日以后才会显现,多数批发商进货的时间都定在20日左右,进货的数量会比平时多一倍、种类也会丰富一些。但是,面对即将到来的春节市场,郑师傅却表示出了担心,因为一些冬储菜比如萝卜、白菜、土豆、洋葱等,他每年八、九月份就开始储备了,虽然在保存中会有些损耗,但由于易保存,一般赔钱的可能性不大,但新鲜时蔬则是现拉现卖,变幻莫测的市场说不定就赔钱。去年春节前,就因为鲜菜多,他的韭菜每斤赔了4毛钱。按照惯例,每年春节菜价都会涨,但是现在还没有涨起来,他希望今年能有个“好价儿”,让他赚上一把。
与郑师傅相邻的摊位是一位主要经营大蒜的山东夫妇,快人快语的女摊主孙某表示,今年的蒜价也不比去年低多少,现在市场里的批价在5元左右,新鲜蔬菜过节是要涨价的,她也希望蒜价能再上一回“过山车”。
面对预期的好市场,不少外地经营户选择春节留守菜市场。在财神楼菜市场,一对操着湖北口音吆喝叫卖的夫妇吸引了记者,他们表示,根据今年春节的天气情况,过节蔬菜肯定涨价,估计节中有生意可做,他们已经决定春节留守市场,不回老家过年了。为了保证节前有足够的“人手”,夫妻俩已经提前约请了几个老乡过来帮忙。一位老主顾一边挑着红彤彤的日本小南瓜一边搭话问:“不回家过年了?”“春节生意肯定不错,再说,我不来,你到哪里去买菜啊?”“小山东”开起了玩笑。
记者从广宣街菜市场一位摊主那儿了解到,留守春节菜市场的以蔬菜、半成品的经营户居多,经销的主副食品数量少,品种精。时鲜的草头、豆苗、菌菇、荷兰豆、芦笋等精细蔬菜,无论在市场还是餐桌上都唱主角。方便快捷的半成品菜肴,今年也受到年轻白领顾客的欢迎。不过,想在节日里买只活鸡炖汤的顾客可要扑空了,由于活鸡批发市场节日不营业,节日期间销售冷冻家禽。
多重因素重拾涨价,节日“菜篮子”让人担心
“现在菜价是高了些,但下周价格肯定会更高。过了腊月二十到过年期间,即使再贵你也得买,还不如现在早买了囤着点儿。”在蔬菜批发市场,面对前来批发白菜、萝卜等“过冬菜”的顾客,一些商贩开始如此“推销”蔬菜。
虽然往年常于春节临近发生的食品涨价现象今年并未提早到来。但农贸经营主告诉记者,天气原因是推动当前农产品涨价的重要动力。最近异常天气频现,对农产品生产和农产品价格形成影响,成为生产种植的最大变数。比如,山东五十年不遇的大旱、威海近海结冰导致养殖鱼虾冻死、南方冻雨天气等。山东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地菜价在地头就出现明显上涨。
同时,成本上升导致菜价回落难。以去年曾上演如“过山车”一般价格波动的大蒜为例,尧丰市场的山东摊主孙某说,过去一年间,山东老家整地、栽种、浇水、晾晒等10个环节大蒜种植成本每公斤达到4元左右,比前一年度增长40%多,仓储成本比2009年增长35%左右。
在屯里农贸市场,一位多年从事蔬菜长途贩运的辛先生表达了他的观点,他认为虽然政府出台的稳定菜价政策有效果,但是到了春节期间蔬菜价格依然会有一定幅度的上涨。主要原因一是蔬菜原产地的菜价提高,二是油价上涨因素。
对蔬菜运输、地区差价、蔬菜涨幅等问题有着深入了解的辛先生向记者介绍说,蔬菜的流通环节大概是这样的:菜农—批发商—零售商。蔬菜产地的菜价并不高,但是到了百姓的手中价格就高了很多甚至翻了几番,原因是因为流通环节中的损耗很大,每经过一个环节,蔬菜的价格就要涨上一涨。拿茄子来说,1月8日在山东收茄子每斤2.4元,但运到批发商手上,加上人工、物流、箱子皮运输费等就要卖每斤3元,小贩再卖到4元,其中批发和商贩的价格差高达30%以上。为何1斤差这么多,不是小贩暴利,其实在于损耗。一箱蔬菜大概在55斤左右,其中箱子皮有5斤,而箱子皮只能卖3毛一斤。拿一箱茄子为例,去箱就等于扔掉了十多元,而现在的小贩都用三轮车拉货,油费也要计算在内。
另外节日期间购买力增强,市场上蔬菜需求量增加,节日“家庭宴”也会拉动蔬菜价格上升,带旺节日菜市场。
现吃现买 为新鲜居民愿意“多掏点”
“前些年,一到过春节菜市场都关门回家过年啦,哪能买上菜?只好年前买好,各种各样的菜都得买点,最近这几年好了,虽然价格高,但什么都能买上,菜市场不收摊,超市也不关门,方便多了,什么时候吃什么时候买。”一位女士经过菜市场只买了少量的日常菜正要离开,记者与她聊了起来。她说,提前买有几个不好处,一是家里通大暖,温度高,容易腐烂,不便保存。二是不新鲜,尤其是青菜类营养极易损失。三是买多了吃不了,买少了怕不够,经常会造成浪费。所以不如过节时现吃现买,吃多少买多少,想吃什么买什么。
与这位女士的观点相同的多数是年轻人,“80后”小姚就表示,他喜欢吃火锅,每年过节家人团聚,都要在家里自己配菜涮锅,去年就是提前准备了各种蔬菜、肉片、海鲜,结果一家人好不容易涮顿“团圆锅”,上桌的蔬菜“全部是蔫儿的”,心里“特别不爽”。所以今年说啥不提前买菜了,尤其是新鲜蔬菜。对于高菜价,小姚表示,虽然菜价会上涨,但可以接受,因为过年家家户户都在温暖的家里热闹,小贩们却仍在忙,把新鲜的蔬菜提供给市民,挺不容易的,菜价涨点合情合理。
但多数家庭都还会选择节前储菜,四十岁出头的张女士是一位工薪族,但她选择主要菜品都是节前买,节后价格是她担心和顾虑的主要原因。
尧丰市场的菜贩郑师傅也表示,多数居民还是会因为价格选择节前买菜,节日期间菜价上涨多,涨价幅度大的菜就卖得慢。
与农贸市场蔬菜、鲜肉价格上涨不同的是,超市的蔬菜和鲜肉价格会比较稳定,部分菜品的促销价格还会略微下降。银河超市的市场部经理景红茹表示,该超市提前对供应商提出倡议并达成协议:节日期间仍然低价供应,以保证菜丰价稳。
红火市场报晓节日购销旺潮,过节餐饮热闹必定胜似旧年。新年到了,期待节日期间市民“菜篮子”、“米袋子”更加充足,更期待群众少一些价格“飞”涨的烦恼。(记者 卫博)
【责任编辑: 邱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