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16 15:53: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回到襄汾县汾城镇尉村家中,还不到一盏茶的功夫,一阵“咚咚”的锣鼓声由远及近,片刻,一队由男女老少组成的锣鼓队,扛着各色彩旗,敲锣打鼓进了毛向军家的小院。
这是她的“老客户”张齐星、尉树旺等7位老人送来的锦旗,锦旗上的“大爱情暖老人心”几个大字异常耀眼。
7位老人“请”来的这支锣鼓队是由毛向军义务理发的老人、老人的儿女以及受感动的村民组成。其中,79岁的沈进才锣敲得最为起劲,毛向军已为他义务理发3年多时间。90岁的老寿星张齐星由于腿脚不便,无法前来,他的大儿子张中秋和两个儿媳以及孙子均出现在了这支队伍中。
新年前,老人们就在一起合计着该如何向这个非亲非故的闺女表达谢意。
90岁的张齐星年龄大了,儿子张中秋便开始张罗,“锣鼓队都是自发组织的。”虽已“破五”,毛向军的小院里,新春气息依然不减。这些老人不光是毛向军的“客户”,从感情上说还是她的“亲戚”。
他们来送锦旗,顺便也串一下“亲戚”。
沈进才说,他们出发时,82岁的尉光泽激动地哭出声来,由于行动不便,儿女们不让他来。而去年尉光泽摇摇摇晃地走到毛向军家,送去了两块饼干,“那送的可是真感情啊!”小屋里挤满了人。毛向军忙着给这些“亲戚”倒茶递烟。沈进才喝了口热茶 润了润润嗓,回忆起了毛向军这几年义务为老人理发的点滴。“她每月28日左右都要回来转一圈,给大家理一次发。年前,腊月廿八、廿九又为老人们剃了头。”“不但剃头不不钱,每年腊月还为我们免费送鸡蛋。”88岁的尉树旺笑称自己是村中的“老二”,“理发店的师傅,就是拿钱请人家,人家家不上门来。活了这么多年,还从未见过毛向军这样的好人。”尉树旺的一番话,让在一旁倒水的毛向军有点不好意思。
对于毛向军来说,为老人剃头的时间是不能耽误的。沈进才回忆,毛向军之前在一家铁厂上班时,总要空出时间给老人理发。就算在外地打工,她也会准时赶回来为老人们剃头。
对于妻子的义举,不善言谈的丈夫王瑞延很是支持,“人人都会变老,妻子的言行会对下一代产生很好的影响。”其实,毛向军行善,也是受了父亲的影响,她父亲是个老中医,看病也是不收钱的。
在村民赵世民看来,现在行动不便的老人理发,已经成了一道难题,而毛向军正好解决了这道难题。“事情虽然平凡,却能让人从中悟出大道理。人人都有老人,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毛向军的行为正是对这种美德的释义。”(记者 王建武 孙宗林)
【责任编辑: 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