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春节,最高兴、最富有的莫过于还在数着“压岁钱”的孩子们。记者在春节期间随机采访了一些学生,压岁钱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不等。因为领了压岁钱,学生们突然之间成了“富翁”。手里拿着压岁钱对他们来说很是“甜蜜”,但是对于家长们来说,如何教育孩子合理花费压岁钱又成了个不小的“负担”。
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压岁钱的行情也是一路看涨,“我记得小时候的压岁钱都是一毛两毛,最多也就五毛。后来是几块、十块二十块五十块,一直到一百块。现在一百块你都拿不出手,怎么也得二三百。”杨先生告诉记者,今年,他光压岁钱一项就花了两千多。
行情看涨,最高兴、最实惠的莫过于小孩子。早在年前,上小学五年级的壮壮就开始盘算着自己能收多少压岁钱。春节期间,他跟父母走亲访友也很积极,其中最主要的动力就是因为有压岁钱。节后一算,这个春节,他一共收到了3000元的红包。他告诉记者,这在他们班里“只能算得上是中等水平,有的能收好几千了。”对于压岁钱的分配,壮壮让父母给他存在了银行,想花的时候就直接从里面取,“现在孩子花钱理直气壮多了”,他的母亲笑言,“人家说人家花的是自己的钱。”
相比较而言,小学生的压岁钱多由父母保管,年龄比较大点的孩子则更有自己的观点,他们许多人并不把压岁钱交给父母,而是任由自己支配。上中学的阳阳就把压岁钱看得很紧,要自己独立支配这笔钱。阳阳告诉记者,压岁钱是自己的,父母无权干预。阳阳的父母则告诉记者,“我也很为难,把压岁钱没收了吧,孩子肯定伤心,让他自己管,我又怕他养成乱花钱的坏习惯。”
家长老师纷纷支招
“孩子的压岁钱我都帮他攒起来作为下个学期的学费,至于剩余的部分留下做日常零用。”孙女士说,自己的女儿刚上小学三年级,“为了培养孩子理财的习惯,经常监督孩子的开销,并为孩子立了个账本,教会他做好预算与结算。”如在新学期到来前帮助孩子开列生活学习所学的物品清单,对这些物品的价格做出预估并与自己的“存款”相比较,对预算超支,让孩子决定裁减。这样一来,孩子也可以了解父母是如何合理安排收支的,学会预算,财务决策等。而且,将每一笔日常开销都记录在册,每月月末做一次结算。这一做法,既可以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还能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和家庭责任感,可谓一举两得。
“去年我就在银行开了一个教育储蓄的账户,专门帮孩子存压岁钱。每年我都会把孩子的压岁钱存进这个账户,准备作为孩子以后上大学或出国留学的费用。但是,事先一定要与孩子沟通好,与孩子讲明压岁钱不是被没收了。”张女士说,每年都将压岁钱的零头给孩子当零花钱,而将整数存进银行,这等于适当地给孩子一些反馈。
“存钱是大人的事,孩子的压岁钱应该给孩子自己,不过不能让孩子盲目地花,要在大人的指导下有计划地花。我把压岁钱按季度分期发给女儿,作为平时的零花钱。如果女儿一个月就把一季度的钱花光了,剩下的两个月就没有零花钱了。渐渐的,孩子就知道制订花钱计划了,理财意识也得到了培养。”杜女士说。
“现在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压岁钱也是节节攀升,很多小孩在开学后都在讨论着谁挣得多,谁得少,互相攀比,为此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以合理配置压岁钱的主题活动,教育孩子们有正确的消费观。”解放三校校长赵雪玲对记者讲,首先,我们建议孩子们可以把压岁钱存入银行,希望家长和孩子来共同管理,既能增值,还能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即使要花钱也要买一些有用的东西,比如文具、图书,学习用品等,不要养成铺张浪费的坏习惯。同时利用这些压岁钱进行感恩教育,鼓励孩子们向山区和一些贫困家庭的孩子捐款、捐书等献爱心活动,或者向长辈或社会弱势群体略表孝心、爱心。(实习生 李媛)
【责任编辑: 贾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