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期间记者走访祭祀市场

2011-04-05 11:48: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又是一年清明至,泪雨纷飞祭祖先。按照本地的习俗,每到这一时节,家家户户都会带着纸钱、鲜花去为已逝的亲人扫墓、上坟。
那花样繁多的祭祀市场到底如何?日前,记者进行了走访。
祭祖地:追思先贤寄哀思
清明前后,除祭奠祖先和公祭帝尧,革命先烈也值得我们追思。临汾烈士陵园主任闫安福说:“去年起,不少前来祭祀的人手捧鲜花,改变了以往摆放纸制品的形式。我们应科学、文明地追思先人的道德情怀,缅怀前辈的功德,并将这些优良传统继下去。”
“今年4月5日是清明节,也是我市尧帝陵景区进行公祭的日子。清明祭尧数千年流传,经久不衰。届时,各个单位将汇集于此,公祭帝尧,告慰先祖,弘扬传统,构建和谐尧都。”尧都区文物旅游局书记高树德说。
祭祀品:鲜花难敌纸制品
走进邮政礼仪一部,两位销售员正交谈着,其后她们介绍道:“祭祀花圈的主打产品是黄菊、白菊和康乃馨,这3种花卉的价格都比去年同期贵了不少。以花卉进价来说,一枝黄菊1.8元,一枝白菊2元,一枝都比去年贵了0.5元;一枝康乃馨1.4元,这比去年一枝贵了0.7元。虽然节前已经有人预订祭祀花圈或花束,可前来购买的并不多。”
在一些零售花店,“冷热”程度大同小异。不少花店店主称,“最便宜的花篮50元,但买鲜花祭祖的人还是少。”
与祭祀鲜花相比,多数人更热衷购买、叠制纸质的祭祀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姐说:“祭祀鲜花,既环保又省时,依我的意愿,定会选择鲜花来祭祖。但我家里80多岁的老人,习惯了传统形式的祭祖,为了让他们高兴,只得按照吩咐去办,花去近百元买了‘票子’、花圈等焚烧的纸制品,这不前几天还跟老人在家叠‘元宝’呢!”
民俗家:传统习俗应创新
至于祭祀品的选择,毛巧晖认为:政府做好导向,百姓应自愿选择,顺其自然。烧纸钱虽被称为一种陋习、迷信,但这也是民俗文化的一种表达,应随时代及人们的思想变化而变化。(记者 郭秀婷)

 

  【责任编辑: 高卓然】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