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6年,在历史的长河中渺不足言,在人生的历程中也极为短暂。然而,瞬间的流星曾撒下过耀眼的光亮,即使是昙花也曾留有美丽的身影在人间。
6年来,吉县地震局历经搭台子,换脑子,定路子,迈步子,历经无奈与辛酸,负重与血汗,执着与奉献……一路埋头走来,总算有了基础,有了一片干事创业的蓝天。
(二)
一纸任命,3个人聚在一起商讨地震局的组建。身份:门外汉,经费:3000元,相聚:无地点,办公:无条件。空白的头脑,乌黑的眼前,可怜的经费,尴尬的局面,真可谓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番滋味在心间。
怎么办?吉县的防震减灾工作如何开展?
然而,凡事不能只讲客观。
短暂的困惑,化为创业的力量源泉:学知识—知识是最好的指导员;长见识—开阔眼界道路宽;增胆识—鼓足勇气抬头仰望天蓝蓝。于是,记笔记、写心得、谈体会;走出去,走上去,请进来……头脑充实了,心里踏实了,台子搭起了,牌子挂起了,路子确定了,步伐迈开了。而此时,郁闷的秋天歇息了,寒冷的冬天过去了,春暖花开,吉县的防震减灾事业走进了欣欣向荣的春天。
(三)
抓科普宣传:创办《防震·减灾·法规》宣传专刊,坚持6年不间断;编印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资料,努力解决宣传品缺少的困难;每逢“5·12”和“7·28”,广场搭建彩门,街道悬挂横幅,电视开辟专栏,学校应急演练,气氛浓厚,场面热烈,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形式多样,效果明显。
抓抗防监管: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我们起步较晚,从开始的不理解执行难,到如今的进大厅按程序办,一路走来,有曲折,有坎坷,有辛酸,也有甘甜。血的教训一再证明,要建设安全家园,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这根弦,要绷紧,不能断。
抓应急工作: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从应急预案编制,到法定职责分解;从避难场地建设,到城镇居民如何疏散;从应急物资储备,到模拟应急演练;从收集应急基础数据,到专业救援队伍组建……一桩桩,一件件,实实在在抓,认认真真干,唯有如此,才能在地震来了的时候,不至于仰天长叹“我们该怎么办?”
抓“三网一员”:布网,设点,选员;备案,培训,规范。短短几年间,全县8个乡镇设立了8名防震减灾助理员和40个地震宏观观测点,而且出台了《吉县“三网一员”管理办法》,印制了《吉县地震宏观观测网记录手册》,统一制作了“地震宏观观测点”牌匾,几经查缺补漏,几经努力完善,全县“三网一员”队伍建设达到了“六有”目标,日趋规范。
……
一步步走来,一步步发展。不问鲜花和掌声,只求耕耘与奉献,为的是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
防震减灾,任重道远。
成立仅6年的吉县地震局,是小船而不是远洋航舰,是小花而不是大树参天,要行得远破浪向前,要开得盛芬芳鲜艳,需要关爱,需要支持,需要雨露,需要丽日蓝天。
走过的路暂且记录在案,未来的路尚有万水千山。作为地震工作者自然责无旁贷,理应增强自信,克服困难,奋发有为,勇往直前,以自己辛勤的工作,为防震减灾事业、为吉县美好的明天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通讯员 艾维平)
【责任编辑: 邱睿】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