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采价 跑出来的原始数据
8月10日早晨8点半,科委巷万佳福超市进门处,胸前别着超市出入证的石元爱,开始了她例行24年的价格采集工作。
“熟花生仁每斤13块8。”石元爱一边确认着价格,一边在调查手册的对应栏里填充着。“熟花生仁的价格持续上涨,今年1月份的平均价格是8块5,4月份涨到了9块5,5月中旬的价格是11块钱,然后从7月5日到现在一直保持在13块8。”
石元爱是省统计局临汾市调查监测中心的一名资深调查员,她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周期性地记录她所负责的工作范围内除鲜菜、鲜果外133种食品的价格。其中,肉、禽、蛋、水产品等67个品种的商品,每月逢5日、10日都要采价,一个月要采6次;其余的66个品种像烟、酒、饮料等,每月只在5日和20日采价。
“采价过程中,调查员不只要负责采集商品的价格,同时还身兼分析员的工作,幅度较大的价格波动或者价格持续涨跌的情况下,还要多方走访,了解和分析涨价或降价的原因。”翻着厚厚的调查手册,石元爱对记者说,“按照要求,采价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调查时的‘三定’原则:定时、定点、定人。定时就是在固定的日期,每月逢5日、逢10日进行采价,这样可以保证采价时间上有可比性;定人就是像我每年要固定负责自己工作内容内的133种食品的采价,避免因为人员的频繁变动造成调查的人为误差;定点就是要到固定的调查地点进行采价。这样才能看出来某种商品是涨了还是跌了。”
记者了解到,在石元爱工作的同时,全市城区范围内还有3个调查员正分别在不同的地点进行着同样的工作,采价地点包括食杂店、超市、便利店、专卖店、购物中心以及农贸市场等190余个调查点。
8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7月份我国CPI同比上涨6.5%,省统计局临汾市调查监测中心同时公布了7月份临汾市城区CPI同比上涨5.7%。
CPI指数代表什么?它为什么会影响我们的生活?从五花八门的各类商品价格原始数据到一目了然的CPI指数,这中间经历了怎样的历程?记者走访了省统计局临汾市调查监测中心。
“CPI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综合反映居民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每月,国家统计局在汇总全国各地的CPI指数之后,经过一个权数计算,算出国家的CPI指数。虽然只是一个数字,但CPI指数对我们日常生活吃、穿、住、行方方面面的影响却无处不在。比如7月份我国CPI同比上涨6.5%,这表示生活成本比12个月前平均上升6.5%,生活成本提高了,金钱价值就下降了,也就是说,一年前的100块钱,在今天只能买到价值93块5的商品或者同等值的服务。”资深调查员、监测中心专职副主任段洪平对CPI指数作了直观的说明,“这里面有一个许多人不熟悉的概念——权数,简单说就是比重,比如食品这个大的分类在我市城区范围内的权数是31%,建国初期甚至最高占到60%以上,这表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总收入中用于购置食品的份额越来越少,生活水平显见得到了提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CPI包括八大类: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及服务、居住,八大类下面又有262个基本分类600余种商品。按照统一要求,每月25日针对600余种商品的采价工作结束后,调查员们就要把采集到的各类商品的价格输入电脑内,输入前会再次确认与价格有关的各种信息。最晚28日前所有数据都要上传到省统计局,参与国家CPI指数的汇总。
调查员王新民指着刚公布不久的7月份国家CPI指数分析说:“CPI同比上涨6.5%,这个指数已经很高了,但由于翘尾因素逐渐减弱,CPI再创新高的可能性已经不大,据此判断,年内物价水平将有所回落。”
段洪平表示,无论是从源头数据获取还是计算方法,CPI数据质量都是经得起考验的。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近期会为我市负责基层采价的调查员配备CPI手持数据采集器,调查员只要将现场采集到的价格信息输入其中,数据就能立即传送到省及国家统计局。因为这套系统同时还具有调查员定时定位、数据修改痕迹记忆等多种功能,为确保源头数据的真实性无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记者 段碧蓉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