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新征程……

2011-12-12 10:09: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又到送兵时。
12月10日上午,临汾火车站站前广场中央的旗杆下,一列列整齐的迷彩映衬着冰冷的阳光。上千名赶来送行的亲友紧紧围在四周,形成一道厚厚的人墙。而此时,候车大厅内的军人服务站上,火车站工作人员专为新兵准备的急救药品、针线、毛巾等已经摆放到位。

好男儿志在从戎

今年的入伍新兵大都是90后新生代。经过点名、整队,部署送兵纪律等环节后,首批400余名新兵们已然初具共和国战士的风采。征兵办的同志说,这些新兵平均年龄只有19岁,他们将奔赴北京、内蒙古、新疆、西藏、浙江、四川、河北等地的解放军、空军和武警部队服役,其中一些还将远赴边陲。
面对离别,面对全新的军营生活,新兵们的眼神里既有不舍,也有憧憬和期待。来自襄汾县汾城镇良陌村的戴聪聪今年刚满19岁,“参军一直是我的梦想,如今自己有幸成为一名军人,我已经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报效国家、保卫国家!”说话时,他眼里流露出一丝兴奋。
21岁的山西医科大学在校学生刘鹏飞是今年170余名大学生新兵中的一员。今年他被征入河北某部队服役。“我就是想当兵,想去部队里体验军旅生涯,让自己也能具备军人那刚强和坚定的毅力。”今年得知征兵入伍消息后,刘鹏飞毫不犹豫地向学校提出了入伍申请。
如今如愿以偿的他倍感自信,提包的手较往常更加铿锵有力。

众亲友难舍别离

照相机、摄像机、手机……欢送现场,除了记者,拿着这些设备的更多的是亲友。微笑与眼泪交集、亲情与友情交融、祝福与叮咛交织,构成了一幅幅激动人心的画面。
拥挤的人群中,一名年迈的老太太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列队。当天,顾不得手脚不便,她特地赶来送孙子宋辰辰一程。“孩子自己想去当兵,每天起早贪黑地出去打听当兵的消息,我不舍得让他去,但孩子长大了,可以自己规划人生,做自己想做的事”,老人边说,边擦拭着眼泪,不舍之情溢于言表。
儿子第一次离开自己身边,李海林万分不舍。临行前,他特地为孩子整了整军装,并用手机将儿子定格在画面中,这一刻,他的眼眶湿润了。“孩子是独生子,在父母身边可能有点娇生惯养,到部队以后,我想让他得到锻炼”李海林如是说。
除了不舍,也有欣慰。“部队是个大熔炉,在部队能学到许多社会上和家庭中学不到的东西,艰苦紧张的军营生活,可以锻炼孩子的意志,这是他们一辈子的宝贵财富。”军属郭红卫说,军人抗灾救险所表现出的坚强勇敢让他感到由衷地钦佩,自己更愿意孩子在这座熔炉中接受锻炼,希望他们早立功勋,早传捷报!

多部门倾情服务

送兵现场,“一人参军、全家光荣”、“国无防不立,民无军不安”等一个个红色标语在风中飘扬。为了鼓励广大适龄青年服兵役,我市先后开展了“征兵、优抚、安置一条龙”、“送走一个优质兵,迎回一个带头人”、“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等一系列活动。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结合《兵役法》改革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抚安置政策,形成了良好的拥军参军氛围。
据临汾火车站站长助理刘素红介绍,为了确保新兵运输工作圆满完成,临汾站成立了11个运输小组,在站前广场摆放了新兵运输流程,制定专人引导新兵候车、乘车,同时还专为新兵准备了一次性水杯、毛巾等生活用品,为他们全方位做好了后勤保障。
北京某部队领兵营长李彦岗说,临汾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培养了一大批优秀青年,他将把临汾人民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和关爱国防的拥军热情带回部队,与临汾子弟兵一道,以百倍的战斗精神、积极的创新精神建设和谐军营,回馈父老乡亲的厚爱。(记者 郭强 实习生 李娇 李昕 冯泽)

  【责任编辑: 付基恒】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