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30 15:41: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她从小在黄河边长大,对黄河有着深厚的感情,坚持义务导游12年,被游客亲切地称为母亲河边的“热心嫂”。
郭彩青坚持不懈数十年免费为游客当导游,有人为她的行为竖起了大拇指,也有人对她不理解,说她“不着调”——不赚钱,还出力不讨好。可是在她看来,别人的冷嘲热讽、个别导游的排挤,这些都不重 要,用她的话说:“咱凭着一颗热心和良心为大家服务,心里踏实着呢。你别看我不赚钱还搭功夫,其实我赚的是游客们对吉县人的美好形象和口碑。”现在壶口已经封冻,来旅游的人也较前一段时间有所增多,而且正是农闲时节,带着“义务导游员”红袖章的郭彩青又在壶口岸边忙碌开来。“你为什么要来这里做义务导游员?”来这里旅游的人都曾经好奇地问过她,但这件事要从12年前说起。
“那时候我们去西安旅游,当时的导游就带着我们去收费的景点参观,还给大家推销产品,让许多跟团旅游的人都特别反感。我是个爱打抱不平的人,接受不了这种做法,直接就和导游吵了一架。”郭彩青说。
回到家后,郭彩青想,自己从小在壶口边上长大,自从柯受良、朱朝辉飞越黄河后,壶口的名气就更大了,来这里的游客也越来越多了,如果导游们都带游客去收费的景点,或者和商贩一起宰游客的话,这不是给咱吉县人丢脸吗?想到这里,她干脆就来到壶口景点进行了解。结果她发现壶口景点的一些商贩有乱抬价的现象……于是她就下定决心要去景点做义工。
郭彩青是个急性子的人,说干就干。1999年,在忙完夏收后,她就来到景点去做起了义务导游员,但却遇到了很多麻烦事。“起初,许多游客不领情,有的还说我肯定是个‘托儿’。”郭彩青说,“许多游客根本听不懂我的吉县普通话,再加上个别收费导游的排挤,每天回去都会生一肚子闷气。”后来,郭彩青专门买了书,学习导游知识,练习普通话。她经常带游客游览免费的景点,并帮助游客和当地的纪念品商贩讨价还价,使游客能买到便宜的商品。与此同时,她还引导游客在吃、住、游等方面,最大限度地节约费用,使游客住得舒心,玩得开心。几个月后,郭彩青在壶口景点就已经小有名气了,她的服务也慢慢地被游客们所认可。后来,游客们就送给她一个称号——母亲河的“热心嫂”。
今年年初,郭彩青为自己定制了一套职业装,配备了扩音器。“咱不图名,不图利,做的也都是举手之劳的事情……”郭彩青一脸的憨厚,“看到游客满意地向咱竖起大拇指,就是对咱劳动的肯定,对咱吉县形象的肯定。”(记者 郝海军)
【责任编辑: 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