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购物 关注商品“身份证”

2012-01-10 16:08: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到商场、超市购物时你会发现,几乎每一个商品包装上都印有由一排深色条和浅色空组成,下面是一行阿拉伯数字的标识,它就是商品条形码牗或称条码牘,俗称商品“身份证”。
11月6日,家住百汇市场附近的张女士,在百汇市场给孩子买玩具,结账时却被收银员告知:该商品没有贴条形码,价格好像是25元,为避免出差错,营业员告诉她,如果时间充足的话,等问了另一个店员后再结账。由于张女士的孩子十分喜欢这个玩具,在结账台等了将近20分钟后,却被告知商品的价格是32元,前前后后的差价让张女士很是郁闷,“希望能加强商品的标价管理,不要因为没有贴条形码就乱要价。”
记者走访几家大型超市发现,商品条形码多处都能得到规范使用,商品也是明码标价,但是却也有市民遭遇过“忽悠”。
“前两天去门口的大超市购物,花了200多元,买的东西从几块钱到几十元都有。”家住鼓楼南大街某小区的市民王女士发现,在购物小票中,一样物品的价格超出了她当时看到的价格。“饺子,我当时看到的是6.9元/袋(450克),但购物小票上却显示7.9元/袋,虽然差的不多,但总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
无独有偶,不久前,市民范女士在购买物品时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我明明看过价格啊”,可是结账时却令她傻了眼。原来,三瓶装在一起的酸奶,一瓶七块五,她误以为是三瓶的价 格,等到结账时,却是一个一个的扫描,无奈范女士生生吃了个哑巴亏。
在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多多少少遇到过类似的“价格忽悠”。比如,故意摆错位置,标示价格与实际摆放的商品虽属一类但并不相同,但是却很少有人关注商品的条形码。采访中,很多市民对记者表示,他们平时购物时,看到那些包装上的条形码就迷糊,关注率很低。“平时很少去看条形码,正规的超市应该不会把价格弄错的。”一位正在购买方便面的阿姨对记者说到。
记者在此提醒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不能只关注标签价格,还应核查标签上的名称和条形码下的数字与所购商品条形码下的数字是否一致,核对好商品的名称或是条形码,明明白白消费。
■相关链接
目前,国际物品编码协会推行的通用商品条形码,由13位数字组成。商品有了条形码,就可通过扫描设备对商品进行扫描识读,轻松查寻有关商品规格、数量、生产厂家、生产日期等各类信息,进行自动售货,计算销售数量,控制库存,从而实现商品销售全过程的自动化管理。
商品条码的含义:
商品条码一般分为4个部分,按3-5-4-1分,,第部分代表国家,第二部分代表生产厂商,第三部分代表厂内商品代码,第四部分是校验码:以条形码6936983800013为例,此条形码分为4个部分,从左到右分别为:
1-3位:共3位,对应该条码的693,是中国的国家代码之一(690-695都是中国的代码,由国际上分配);
4-8位:共5位位对应该条码的69838,代表着生产厂商条码,由厂商申请,国家分配;
9-12位:共4位,对应该条码的0001,代表着厂内商品代码,由厂商自行确定;
第13位:共1位,对应该条码的3,是校验码,依据一定的算法,由前面12位数字计算而得到,用于校正在扫描过程中产生的识读错误。

记者 成华 亢亚莉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