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打折优惠”迷雾重重

2012-01-11 11:20: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离春节虽然还有一段时间,各家商场却早已进入竞争态势,名目繁多的促销活动层出不穷,积极调动了市民的消费欲望,推动年末购物走向高潮。但俗话说:买的没有卖的精。不论是让利、打折、返券,还是“买就赠”、“史上最低价”,这一切其实都是“浮云”。

促销广告很泛滥 巧立名目搞活动

安达圣9周年店庆高潮段场内名品6.8折,休闲装8折,再满额赠化妆品套、金条等,一年之低在于此……大都会名店圣诞抢购全场满300返300,“岁末抢购”满300返200……丽柏银泰圣诞闪购全场5.5折起,购物有奖,送好伦哥券……滔博运动城30日至元月3日全天抢购,满300返300券,敬请光临…………
采访中,市民刘先生向记者展示了他手机上这些促销短信。从手机上所显示的收件日期中可以看到,短短一个月,刘先生就收到了各种促销信息19条。
“以往春节临近,只能收到世纪百悦和安达圣两家商场的短信,活动也很少。”刘先生表示,今年各大商场的促销短信蜂拥而至,而且各种促销活动层出不穷。
“广告的作用不可小觑,我们推出的各种促销活动,传播的范围逾广、知道的人逾多,消费群体就逾大。
报纸、户外、群发短信,偶尔也会雇人在市区的交通要道散发传单,各家商场在宣传方面都不遗余力,宣传的手段也是五花八门。”市区一家商场的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他的看法是,商场本身只是为销售商和消费者建造的一个平台,提供优良的地理位置、场所、宣传等软硬件设施,但各家商场售卖的衣服饰品有许多相同的品牌和相同的模式,所以如何争取到更多的消费群体进而在竞争中赢得先机,做好宣传绝对是关键之处。
他告诉记者:“特别是节前消费,营业额暴增,是全年销售的最高峰,占据全年营业额的比例非常大,哪家商场都不敢掉以轻心。所以,我们10月份就开始进行策划,安排了好几场促销活动并大力宣传。”由此可见,商场数量的增加、竞争态势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商场巧立名目,不断推出各种促销活动引导消费者购物,打响了一场消费争夺战。在争夺客源的阵地上,商家们各显神通,争取潜在客户,上演了一出出“抢滩登陆”。

文字游戏成利器 所谓原价非实价

“6折”、“6折起”,一字之差、云泥之别。
许多消费者都遭遇了商家们精心编制的文字游戏。一位市民告诉记者,前不久他在逛商场时看到一家经营男装品牌的商家摆出了一面宣传牌,上面两个大字“6折”非常醒目,却没能注意到“6折”后面还跟着一个非常不起眼的“起”字。他兴冲冲地走进这家店面,精挑细选,没想到接连挑选了两件衣服都被营业员告知“新款、不打折”。
“我就问营业员宣传牌上不是‘6折’吗?营业员却说是‘6折起’,意思是最低6折起步,仅限于部分指定商品。随后我才发现,低折扣的衣服只有十几件,还是老款库存,而且号码也不齐全。”这位市民说:“那面宣传牌容易让人误解,是卖家的故意行为,主要就是招徕顾客,根本不是诚心实意地让利。”这位市民的遭遇显然并非个例,商家这种将促销信息当成噱头的手段更是随处可见。
“买一赠一”、“消费有好礼”、“消费抽奖”都是商家的花招。另一位市民说:“我所接触的亲朋好友里,不论什么样的抽奖活动都参加了许多次,但永远都只是抽取一些挂历、洗衣粉等不值钱的东西,大奖全被内部人‘抽’走了。还有‘买一赠一’,比如我买一双鞋,是再送我一双还是赠我一双鞋带,这其中差别非常大。”如果说花样繁多的文字游戏、消费陷阱仅仅是得到了消费者怨言,那么,商家将所售商品提价后再打折的行为则是一种欺骗,更不能被消费者所容忍。
采访中,刘先生向记者讲述了他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情。
前年冬天,他在市区解放路一家商场挑选了一件男装,衣服标价800余元不打折,当时刘先生想到元旦假日为期不远,商家一定会有促销活动,所以记下品牌、款式、价格后转身离去。待到这家商场打出“全场7折”的广告后,刘先生专程前往商场购买这件衣服。
“看到那件衣服我一下傻眼了。衣服上的标签成了1200元,即便打7折也要800多元,比之前不打折还要高几十元呢。”言辞中,刘先生非常气愤。
先提价再打折,已经成为不少商家惯用的伎俩。这样的行为,记者在一名经营者的口中也得到了证实。在贡院街一家品牌男装店里,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营业员说:“一般品牌服装的进货价格在6折至6.5折,如果我们6折向外销售岂不是还要赔钱?更何况店面租金、人员工资等经营成本越来越高,税务、工商、环卫、市容等都有一定的费用,我们只好先提价再打折,这样会给消费者一个打折力度很大的感觉,又保证了我们卖家的利润。”由此可见,不论是五花八门的让利、打折、返券,还是各种名目、花样繁多的促销活动,本质上,都是商家争取消费群体、进行市场竞争的手段。

面对诱惑沉住气 理性消费最关键

不论是国庆节、元旦、春节等传统节日还是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对商家来说成为刺激消费的大好时机,他们不遗余力地采取各种手段引导消费者,将各种节日“人为”造就了购物小高峰。
其实,很大一部分消费者其实并没有消费的需求,却被商家打折促销的诱惑激发了消费的欲望。接受记者采访的小乔表示,原本抱着只购买一件新上衣的想法逛商场,却被“全场6折”的促销信息所吸引,接连买了外套、裤子、皮鞋等5件商品。
在与记者的交谈中,他自嘲道:“禁不住诱惑,又被商家算计了。”一位身着羽绒服的女士告诉记者,她在参加我市一家商场“买300返300”的活动时也没沉得住气。“最初只是想买一双运动鞋用于锻炼身体,挑选了一双鞋标价298元,营业员就怂恿我再买一件商品凑够300元就可以得到返券,我就添了30元买了一双袜子。没想到返的券只能购买商家指定的那些标价奇高的库存商品,最后不得已我又添了100多元现金连同返券一起购买了一件款式过时、质量一般的外套。”有了这样一番经历,这位女士的消费观念变得理性许多。
她认为,当面对一些组合优惠的促销时,消费者一定要考虑清楚自己的实际需要,不能纯粹为了凑够一定的消费金额,最后花钱买了一堆不实用的物品。
采访中,那位商家的营业员说过的一句话给人印象深刻,足以说明一切。她说:“咱们做买卖的,哪能做亏本生意呢。”商家的打折促销成为了常态化,所谓的各种优惠活动不过是为了吸引眼球。因此,作为消费者,在面对低价打折、送礼返券等优惠的表象时,更应该冷静、理性看待,切忌只是着眼于价格因素。(记者 柴云祥/文 闫锐鹏/图)

  【责任编辑: 付基恒】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