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生活节节高”——逛庙会话变迁

2012-02-10 15:56: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幸福生活节节高”

正月初一上午11时,当记者来到尧庙庙会时发现,在通往庙会的马路两旁早已满满当当地停满了车,除了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外还有不少小轿车。广场的工作人员说:“今年开车来逛庙会的人比往年增加了不少,许多车辆一看就是新车,一家人喜滋滋地开车来逛庙会。”见到李老太太时,她正被孙子、媳妇搀着下车,老太太边下车边念叨:“车真多,找个停车的地方都不好找。”今年已80高龄的李老太太被一身喜庆的枣红缎面棉袄,衬得愈发容光焕发。她告诉记者,她是襄汾县新城镇人,家离临汾不远,开车半个小时就到了,她今年也是坐车来赶庙会的。
“现在人们生活越来越幸福了,楼房住着,车子开着,想吃什么有什么,想穿什么买什么……”说起近些年的变化,李老太太感慨万分:“记得小时候,赶庙会时,都是坐村子里的拖拉机,有时还坐牛车、马车呢,现在,好多人都是坐小汽车来的。”老太太高兴地说,前两年,家里也买了小轿车,因为自己就喜欢庙会上的热闹劲儿,所以这些年,儿孙们年年都带她来逛庙会。
“如今国家政策越来越好了,村里人也有了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和城里人没什么区别了,许多农村人家也盖了楼房,买了小车。生活像城里人一样芝麻开花——节节高。”李老太太说:“逛完庙会,还要去看看古城公园和汾河公园,听说那里建得都很好,这些年的变化就是大,一年一个样,年年不一样啊。”老人哈哈地笑了起来,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喜悦。

“还是这里年味儿浓”

逛庙会,是春节期间的风俗之一。承载着传统文化和民俗民风的庙会,也承载着人们多少年来一份割舍不断的情愫。“你看,庙会上这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勾勒的不正是一幅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么;还有人说,庙会上的热闹劲儿,就像当年的上海滩。”退休干部张大爷就住在尧庙附近,他说,从儿时到现在,自己对庙会似乎有种特殊的感情,所以,每年过年都要逛好几回庙会。
“从2000年,尧庙正月古庙会恢复以来至今,庙会的规模一年比一年大,影响一年比一年广。以前,摊点少,种类少,现在,摊位一年比一年多,种类一年比一年全,今年足有七八百个摊位,真可谓吃、喝、玩、乐样样齐全。”张大爷还记得这些年庙会上盛大的祭尧活动、传统的戏剧表演、独具特色的吴桥杂技和精彩的“东北二人转”。
“还是这里年味儿浓。虽然现在人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但是年味儿却越来越淡了。所以,只有在庙会上,看到人们个个穿戴一新,看着一家家人相扶相携,看到传统绝活崭露头角……感觉在这里才是真正的过年。”其实,和张大爷想法一样的人不在少数,每年庙会总是熙熙攘攘,人流如拥,伴随着欢声笑语、叫卖声、锣鼓响,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欢聚一堂辞旧迎新。热闹的场景,欢喜的气氛,这也许就是人们感受年味儿的魅力所在,这也许就是人们多少年来内心深处割舍不断的那份庙会情结。

“让我们的庙会在传承中求新求变”

“无论是庙会的大门口,还是各个景点处,到处张灯结彩、年味十足。不过,转了一大圈,总感觉庙会似乎还缺了点什么。”市直单位陈先生在逛完庙会后对记者说,可能是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缘故吧,庙会上虽有吃有玩,但却缺少一些公益性的娱乐节目。比如按照庙会传统,应该有唱戏的、说书的、玩杂耍的、踩高跷的、猜灯谜的,这些项目既能活跃庙会气氛,也能适当分流一下小吃摊前的人流。
不大的吹糖人小摊前围了里外两层人,“猫抓老鼠”、“狗掐兔子”、“十二生肖”……只见小师傅将软糖包成一团,向两边一揪,中间出来细细的一根管,他用嘴叼住一端,一边匀着劲儿往里吹气,一边扯呀、揪呀、掐呀的,短短几十秒,一只腾云驾雾的飞龙便诞生了。小师傅告诉记者,这个手艺是爷爷传给他的,他学会了以后,每年都到庙会上来卖糖人,今年已经是第5个年头了。“这传统的东西还是好。”围观的人们纷纷发出这样的感慨,他们希望,庙会能通过一些传统的趣味节目表演及一些民间艺人的精湛技艺展示,来给游客增添乐趣;他们希望,庙会上还要有更多的文化、更多的好书、好节目,带给游客精神上的享受。
“与过去的庙会相比,现在庙会的形式更加新颖多样了,但庙会上的传统内容却越来越少了,很多庙会变成了产品推销会,好像只是买家与卖家的关系。”一位退休老干部说,庙会是综合性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办庙会除了要讲究经济效益外,似乎还应当多一些高品位、新特色的活动项目。
在采访中,说起庙会,不少人都有这样的感觉:每年期待庙会,就像大年三十晚上期待春晚一样,人们期望值都挺高,但现实与期望,总是有落差的。
尧庙庙会历史悠久、内涵深厚,如何传承利用好这一资源,做出品牌、提升影响力?我市一位资深的旅游界人士认为,如果说庙会是“传统习俗”从古至今的一种演绎,那么“新的时尚元素”则是注入庙会的新鲜血液。可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习俗正在被商业化冲淡,新的时尚元素又没能真正抓住人们眼球。
如何更好地传承庙会文化,处理好庙会“变与不变”的关系,还需要主办方和有关部门细细地琢磨和思考。他说,品牌和特色将是未来庙会的发展方向,挖掘我们传统的特色,摆脱浅层面的感受气氛,升级到体验文化,这样,我们的庙会才会有更持久的生命力。(记者 李晓琳 闫锐鹏)

  【责任编辑: 付基恒】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