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25 10:37: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本报讯(记者 郝海军)“河汾路人行道上限制汽车进入的‘铁桩子’全部都被锯掉了一截……”5月23日一大早,记者接到市民热线反映,随后便赶往河汾路一看究竟。
据了解,河汾路东起坂下村口西至锣鼓大桥,全程1950米左右,2008年9月前后投入使用。宽阔的河汾路、现代化的设施、整齐的绿化带、独立的公交车道等,一度被市民视为临汾最宽敞的马路之一。但是,在这样宽阔漂亮的马路上,其人行道上一个个被锯掉的“铁桩子”,却大煞风景。
“既然当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限制汽车进入人行道的‘铁桩’,那就应该好好好去爱护它,怎么一路上的‘铁子’大多都被削了‘头’?”一位出来晨练的市民说道。于是,记者骑自行车沿路走了一趟。确实,人行道上全路段靠近绿化带这一边的“铁桩”全部都没了“头”,有的连“身子”也没了踪影。被截掉的“铁桩”顶端,被越线驶上人行道的车辆,磨成了锯齿斑斑的形状。
“这高不高低不低的‘铁桩’,倒成了行人的绊脚石,行人和骑自行车的人,一不小心就会被绊倒……”还有,果自行车后面坐有小孩的,孩子的脚极容易被这锯齿状的铁家伙绊伤。”在河汾路上开商店的白女士向记者抱怨道。记者随后用手打量了一下,这些半截的“铁桩”大约有成人大拇指和食指展开高低,约15厘米左右,高一点的大约有20厘米。也有一些完好的“铁桩”,大约有30厘米左右。
那这些“铁桩子”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随后记者致电市住建局城市建设管理科,该部门的工作人员说,道路设施损坏该由道路设施管理处来处理维修,该路段属于开发区的管辖范围。
经过多方查询,在下午17时许,记者接通了市经济开发区城市建设部门的电话,接电话的该部门人员称核实后予以答复。几分钟后,该工作人员回电解释:这些“铁桩子”是为了方便洒水车为绿化带浇水,而专门锯掉的。
【责任编辑: 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