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李羿玫)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一些不法商家将目光投向老年人这个群体,向他们推出各种服务与产品,通过多种渠道与方式进行宣传。老年人很多时候缺乏辨别能力,一不小心就陷入商家的销售陷阱。
“6月25日上午10点左右,我正在家看电视,有位年轻小伙敲门,说是免费为老年人做健康检查,需要登记个人信息,一开始被我拒绝了,经不住他的软磨硬泡,我就做了登记。”年近七旬的黄女士为此后悔不已,之后就经常收到各种产品的推销电话和短信,而且是三番五次地骚扰,最后她只好关机了。
黄女士遇到的情况并非个例,记者在向阳路发现散发传单的人员专盯着老年人下手。宣传 内容十分丰富,有海景房、保健品、理疗产品、代步车等,宣传人员承诺的条件更是诱人:17万就可入住海景房、免费试用产品、治疗无效无条件退款等。除了向阳路,铁路大宿舍、科委巷、广场等老年人聚集地,也随处可见各种推销人员,纷繁复杂的宣传背后,真假着实让老年人难以辨别。
采访过程中,有家爱心助老的宣传内容吸引了不少老人驻足。宣传内容为:只要年满5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便可免费领取多达五件的物资。记者详细询问下,宣传人员表示需要填写个人信息进行报名申请,然后等单位领导审核通过后才可领取物品。
记者发现,宣传活动单上连单位地址和联系电话都没有,仅仅盖有“爱心助老公益赞助中心”的红章,还有宣传人员口中的“某协会授权”。
“老年人逐渐有了保健意识,心理上也需要有人关心,很多不法商家便抓住他们这些需求谋取利益,加之老年人分辨能力已降低,极易陷入商家销售陷阱。”计生老年人关爱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闫明珠称,商家吸引老年人方式多种多样,一般以健康讲座为核心,穿插免费健康体检、赠送小礼品、上门关怀、组织旅游等“送温暖”、送实惠”的活动,不断拉近与老年人的距离,赢取信任,让很多老年人深陷其中,把保健品当成药品,把普通的产品当成万能机器,耽误治疗的同时也蒙受了经济损失。
最后闫明珠提醒市民:老年人首先要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对于宣传单位要实地考察,明确单位机构存在与否、是否有开办公司的相关手续与资质,同时多与亲人沟通商量,谨防被骗;其次,做子女的要多陪自己父母,给予精神与生活上的关心,同时给他们讲一些有关诈骗的案例,以增强老人的防范意识。
责任编辑:王伟